底特律变人|游戏论·作品批评︱善恶之变:《底特律变人》的叙事伦理模拟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思想市场”栏目的“游戏论”系列文章自推出以来,在知识界、产业界、媒体界、玩家圈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这表明游戏已是这个时代十分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我们不仅向往好玩的游戏作品,同时也摩拳擦掌期待加入一场有深度的游戏讨论。我们的讨论不是简单地复述玩家游戏经验,抑或鉴赏游戏设计里的各种巧思,而是通过对游戏进行带有公共学术讨论性质的人文反思,尝试将游戏作为理解当代中国的新的可能。这一季的“游戏论”在原有架构的基础上新设“作品批评”“中国故事”等板块,于每周六继续讨论游戏及其与当代中国的互文关系。这是一个庞大的专题,而对于已是全球第一大“游戏经济体”的中国而言,所欠缺的或许正是这样“笨重”的尝试。
一开始,我们将在屏幕上看见一位金发碧眼的CG女性头像,她告诉我们,一场名为“底特律”的“体验”即将开始。她是一位仿生人(android),也是本次体验的主持人(host),或可操作的主机(host)及界面。接着,她提醒我们:“这不只是一个虚构故事,也是我们的未来。”“我们”是谁?这是游戏从一开始抛出的最大难题。黑屏之后的字幕点明了故事发生在2038年8月15日。接下来,从黑暗中浮现出一位男性的背影,穿着印有仿生人和编号RK800字样的外套,他在等电梯,看似有点不耐烦,手上不停玩着抛硬币的游戏。其脸部的大特写展现其逼真的毛孔和毛发,似乎向我们保证,这场体验将提供高度写实的视觉体验,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这个虚拟世界的设定,即仿生人具有相当真实的人类外表和举止;另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特写镜头是:当电梯到达时,硬币停在其右手的食指和中指之间,这是一枚1994年的5美分硬币,刻有LIBERTY、IN GOD WE TRUST字样以及美国国父、《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的头像——这个镜头构建了我们这些体验者与一个名为“底特律”的虚拟世界之间的桥梁,提供了一种朝向未来的历史感。
底特律变人|游戏论·作品批评︱善恶之变:《底特律变人》的叙事伦理模拟
文章插图

底特律变人|游戏论·作品批评︱善恶之变:《底特律变人》的叙事伦理模拟
文章插图

底特律变人|游戏论·作品批评︱善恶之变:《底特律变人》的叙事伦理模拟
文章插图

然而,虚拟世界没有对现实世界造成一丁点影响吗?事实上,游戏之于社会的道德影响恰恰是近三十年来,大众媒体与专家学者不断争论的对象,游戏的善恶之辩恰恰延续了自柏拉图以来,令众多哲学家焦虑不安的作品的道德伦理问题,他们认为,作品传递的信息可能会对部分心智不健全者造成不好的道德影响。对于那些被广泛传播的强叙事类电子游戏作品来说,它们不得不肩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但问题在于,一种仅仅存在于虚拟世界中的道德或伦理选择,确实具有现实意义吗?

【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