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联|《白山黑水铸英魂》:纪传体影像史方式讲述东北抗联故事

【 东北抗联|《白山黑水铸英魂》:纪传体影像史方式讲述东北抗联故事】作者:韩飞(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讲师;李英杰,系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研究生)
中国教育电视台近期推出了六集文献纪录片《白山黑水铸英魂》。该片由知名电视人陈宏担任总编导、作家萨苏担任总撰稿,讲述了东北抗联主要领导人的英雄故事。该片也是首次以纪传体影像史的方式,准确、全面地展现了罗登贤、张甲洲、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周保中等六位东北抗联领导人的英雄事迹,在内容选择和表现角度上取得突破,填补了东北抗联历史影像的部分空白。
作为以纪传体影像史方式创作的东北抗联题材纪录片,该片在挖掘、收集、考证人物历史资料方面做到了丰富多元。影像、档案、手稿、报纸及口述,不仅还原了诸多历史现场,也让抗联领袖的人格显得生动可感。为了保证历史细节的准确,影片在脚本阶段就对每位英雄生平经历进行了细致地核实。罗登贤是否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张甲洲红军第三十六军军长的头衔是否表述准确……这一系列史学问题不仅是对个人历史的考证,也反映了历史文献纪录片主创对党史、军史的责任和担当。
此外,在历史资料和文献的呈现上,影片做了不少场景化设计,使资料内容和背景环境融为一体,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资料堆叠和前后的画面产生跳跃感、画面剪接不流畅的情况,保持了整体视觉风格上的协调统一。
第二集《张甲洲》采用悬念引领式开头,最终通过深入探访,挖掘出了这位革命家传奇的求学历程。后来被党组织调回东北抗联,张甲洲在离别时对妻子说,祖国一定会解放,那时我们再家庭团聚。确实听到我牺牲了,是你的光荣,也是你的苦难。你还年轻,就另找可心人。本集至此,观众眼中的张甲洲已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组织武装进行抗日的将领,他还是一位清华和北大的“双料学霸”和一位深爱妻子的丈夫。英雄人物的悲欢离合、英雄事迹背后的传奇人生,让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传神。
影片注重建构当下与历史的对话关系,让当代人参与动态见证、寻找、挖掘、传承历史。在第四集中,主创回到了以赵尚志将军命名的尚志市,并跟随当地党史专家的脚步,回访了珠河东北反日游击队遗址。微微晃动的镜头画面中,当地人和主创共同来到了遗址所在地。在纪念碑前,大家回忆起当年赵尚志和十三位战士写下的誓词——“誓死武装东北三千万同胞,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奋斗到底”。此时音乐和镜头一同升起,观众得以俯瞰这块英雄的土地。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一股强烈的爱国情感将观众与英雄、当下与历史连接了起来。

【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