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幸福花开新边疆|从农民到工人,现代工厂助克州乡村脱贫致富( 二 )


文卓夫说,工厂也是社交场合,提高了她们的成就感。
当地妇女崭新的精神面貌也改变了亲朋好友的传统观念。
“起初很多女工的家人不愿意她们上班,如今不少女工的家人送她们来上班。”卓夫称,如此微妙变化让他感觉到此投资不仅是经济行为,也是社会行为,这更加坚定了他的投资信心,下一步计划在当地招收500人。
“创造的不只是经济价值”
让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家门、增收致富,这也是克州政府创建就业创业基地的初衷。
伴随传统观念的转变,当地劳动力的优势正在展现。
澎湃新闻在阿湖乡就业创业基地一家服装企业看见,许多当地女工已能熟练制作衣服了。
“她们已经适应工厂生活了。”当地一名政府官员对澎湃新闻称,这一切源于基地的设计为村民提供了全新的生活场景。
阿湖乡就业创业基地创建一套独特的运营模式——既为创业者提供生产车间、职工宿舍、食堂等创业配套硬件设施和创业服务,还通过设立托儿所、便利商店和食堂,解决了村民的日常生活后顾之忧。
“上班的女工只要把孩子放在托儿所就好了,早晨10点钟把孩子送到托儿所,到晚上8点钟下班再接走,她们不用有任何担心。在此期间,我们聘请专业老师给孩子们上课和玩益智游戏。”阿湖乡就业创业基地托儿所负责人努尔古丽·艾尼瓦尔对澎湃新闻称。
作为就业创业基地的配套,托儿所和便民商店本身也能带动“脱贫致富”。
澎湃新闻了解获悉,当前该托儿所共有40余名学龄前儿童,招募了2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的大专毕业生作为教师,每人每月可增收2000元;还吸引1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办便民商店,每月可增收2000至3000元;同时招募食堂厨师、清洁工、保安共计1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实现稳定增收。
“产业扶贫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克州一位政府官员对澎湃新闻称。
在克州下辖的阿克陶县巴仁乡,当地党委为解决全乡贫困人口现状及就业压力,把发展产业作为助力脱贫攻坚战的助推器,按照“企业+农户”发展模式,注重引进绿色环保、用工量大的企业到乡村办厂,着力打造以巴仁乡集镇中心区(库尔干村)为核心,电子产业园(片区工厂就业基地)、农副产品产业园为载体的“一区两园”产业布局结构,以此积极推动全乡脱贫攻坚。
“现代化企业的到来,创造的不只是经济价值,更关键是社会价值。”阿克陶县巴仁乡创业就业基地负责人向贤胜对澎湃新闻称,巴仁乡就业实训基地共占地13000平方米,现进驻了4家企业,共实现就业425人,2019年8月投入使用以来当年产值达3500万元,2020年计划全年产值将达到6400万元以上。

【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