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脱|我在墨脱找蝴蝶( 二 )


墨脱|我在墨脱找蝴蝶
文章插图
位于80K处
但正是因为当地独有的生态资源以及道路不便,使得墨脱地区生物资源的独特性在全球范围内都难以替代。
“不喝酒,怎么有激情?”
说出这句话的是达娃,
高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作为一位藏族“寻虫者”,
他花了几十年几乎踏遍了西藏。
墨脱|我在墨脱找蝴蝶
文章插图
科研人员采集的碧凤蝶样本
他将西藏发现的567种蝴蝶编纂成书,
并组织藏文学家、昆虫学家
创建了藏文蝴蝶命名系统,
并进行了藏文命名。
墨脱|我在墨脱找蝴蝶
文章插图
在80K,科研人员教当地巡护员制作标本
对于蝶类在墨脱拥有丰富的多样性,
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脱不了干系
为此,研究团队提出了两种假设——
墨脱地区作为古北区东洋区的交界地区,
多样的地理条件
以及生物资源迥异独特,
使其成为多个物种的分化中心;
墨脱|我在墨脱找蝴蝶
文章插图
科研人员悬挂捕虫诱笼。意图捕获的昆虫种类不同,诱笼中放置的诱饵也不尽相同。这次的诱饵主要是用水果发酵而成,用来吸引某些蝴蝶。
也可能是因为,
在地球环境不断变化时,
墨脱相对适宜的环境,
在末次冰期为多种生物提供了避难所,
使它们在此繁衍生息。
墨脱|我在墨脱找蝴蝶
文章插图
德兴桥附近放置诱剂
“找到我要的虫子了!”
“这是离脉叶蝉。你看它腿长眼睛大,我们就叫它长腿大眼美人。”研究人员的试管中,趴着一只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小虫子。
墨脱|我在墨脱找蝴蝶
文章插图
离脉叶蝉,体长仅7-11毫米,但在叶蝉里面已经算“巨人”了
摄影:何俊儒
这时我们在通麦,是从拉萨去往墨脱第一夜的住宿地。
我们在屋后的空地支起了灯诱,并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哈密瓜大小的高压汞电灯,再加上一块白布或者白帐篷,只要能有电——这也是研究团队随身带着一大盘电线甚至柴油发电机的原因。刚刚的“美人”就是循光入彀的。
墨脱|我在墨脱找蝴蝶
文章插图
80K,达娃的“小兄弟”何俊儒与胡凡
灯诱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容易——
灯的温度比较高,
如果诱布贴到灯,
很有可能会引发火灾;
而且每个时间段扑来的虫子也不同,
为了一些凌晨才出现的虫子,
灯诱经常要一整夜的时间。

【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