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导读: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给新生儿联合免疫,被证明是有效的,但不是给母亲注射 。所有新生儿均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越早越好……
给乙肝孕妇注射免疫球蛋白,一直以来被作为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举措之一 。它的施行已有10多年历史,并在上海、北京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广泛应用 。2005年底,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庄辉教授在乙肝免疫预防高峰论坛上呼吁:有关部门应对“给乙肝孕妇注射免疫球蛋白”做法予以干预 。
【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不能阻断母婴传播】“一石激起千层浪” 。读者纷纷来电来信咨询,到底该不该用给孕妇注射免疫球蛋白的办法来预防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请看本期人物专访——
“给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不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 。”
采访一开始,庄辉教授就鲜明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温文而肯定的语气,让人肃然起敬 。
目前一种比较普遍的做法是,从怀孕第7个月(即第28周)起,给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每月注射1针乙肝免疫球蛋白(200国际单位),连续注射3针,直至婴儿出生,企图通过这种方法降低孕妇体内的乙肝病毒水平,以达到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目的 。对此,庄教授的评价是:这只是部分医生的主观臆测,并无事实依据 。
为了证明上述举措的不当,庄辉教授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理由——
第一,此法不能降低孕妇体内乙肝病毒水平
庄辉教授曾与秦皇岛市第三医院肝病研究中心协作,比较10名携带乙肝病毒的育龄妇女、23名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于注射3针乙肝免疫球蛋白前后血中乙肝病毒水平,结果无差异;23名注射3针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母亲分娩后,立即对其新生儿进行检测,均未检测到乙肝表面抗体 。这说明给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注射3针乙肝免疫球蛋白,并不能降低其血中乙肝病毒水平,也不可能使新生儿从母亲获得乙肝表面抗体 。
随后 , 庄教授向采访人员举了一个例子:对肝移植患者,为预防肝移植后乙肝复发,国内外一般都是在手术中给患者静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 一种是大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即是用10000国际单位,这个剂量远远高于国内给孕妇注射的剂量,而且在术后1~7日 , 每日还需静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00国际单位,随后每月还要静脉注射同等剂量的乙肝免疫球蛋白,持续6个月 。6个月后,每2周还要静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0国际单位,共18个月 , 保证肝移植患者血中的乙肝表面抗体水平维持在每毫升血液含100~500毫国际单位以上;另一种方法是用小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加拉米夫定预防,乙肝免疫球蛋白剂量是:第1周每日静脉注射800国际单位 , 以后每周800国际单位,并根据乙肝表面抗体水平 , 不断调整乙肝免疫球蛋白剂量和用药间隔 。即使这样,仍有一部分肝移植患者发生乙肝复发 。
庄教授说:“肝移植患者原来有病的肝脏(乙肝病毒繁殖的主要器官)已被切除,体内乙肝病毒量已检测不到,即使这样 , 仍需用大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抗病毒药物 , 才能预防其复发 。而孕妇的肝脏仍然是原来的肝脏,乙肝病毒仍在其中大量复制,却希望通过仅仅注射3针(每月1针)200国际单位的乙肝免疫球蛋白 , 来降低其体内的乙肝病毒水平,这完全是不可能的 。因此,这种做法根本不可能达到其预期目的 。”
庄教授说:“假如给孕妇注射200国际单位的乙肝免疫球蛋白 , 就能降低其血中乙肝病毒的水平 , 那么,此法早就被用于治疗慢性乙肝了 。因为它比现行的任何一种抗病毒药物都便宜且安全 。但是,至今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采用注射免疫球蛋白来治疗慢性乙肝患者 。”
第二,没有任何权威组织和国家建议推行该做法
正因为从理论上和实际检测都证明,给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不能降低其体内的乙肝病毒水平 , 不能预防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 。所以 , 庄教授说,“至今无任何权威组织,包括世界卫生组织、我国卫生部以及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卫生机构,建议给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 来预防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 。”
第三,此做法可能带来不良后果
“此外 , ”庄教授补充道,“给孕妇普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有可能导致乙肝病毒变异 , 产生乙肝病毒免疫逃逸株 。如果该免疫逃逸株在人群中传播,现行的乙肝疫苗将无法预防 。这是十分危险的 。还有 , 给这类母亲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 有可能在其体内形成乙肝病毒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 , 这种免疫复合物有可能对孕妇存在潜在危险性 , 同时也增加了孕妇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
第四,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母亲分娩过程中
给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另一个理由是: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子宫内,即所谓“子宫内感染” 。
“但实际上 , 宫内感染的几率是很低的,低子3%~5% 。除非孕妇患有某些疾?。?导致其胎盘的通透性增加,使孕妇体内的血液直接进入婴儿体内,否则乙肝病毒不可能通过正常的胎盘进入婴儿体内 。一庄教授进一步解释道,“许多研究证明,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母亲分娩过程中 。”
母亲在分娩时强烈的子宫收缩,使胎盘的通透性增加,母亲体内的微量血液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或是胎儿在通过母亲产道时,摄入了含乙肝病毒的母亲血液、羊水或阴道分泌物;或在接生时,新生儿皮肤或黏膜破损,接触了含乙肝病毒的母亲血液、羊水或阴道分泌物而感染 。庄教授又向采访人员出示了乙肝病毒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分娩过程的最有力的证据:如果新生儿不进行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预防,大多数婴儿在出生后60~90天时,血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转为阳性 。庄教授说:“根据乙肝潜伏期为30~160天,平均为60~90天推算,新生儿是在分娩过程中感染乙肝病毒的,而不是在孕期子宫内感染的 。如果在子宫内感染,则新生儿一出生,其血中即应检测到乙肝病毒 。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所生新生儿 , 在其出生后,如果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则95%~97%新生儿是可以预防的,这也说明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分娩过程中 , 如果是子宫内感染 , 出生后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是不能预防的 。”
“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给新生儿联合免疫,被证明是有效的,但不是给母亲注射 。所有新生儿均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越早越好 。”
庄辉教授的话深入浅出 , 极富权威性和感染力 , 其唯真、唯实的治学精神让采访人员深为感动 。庄教授希望通过本刊告诉广大读者和乙肝患者 , 按照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正确、科学地防治乙肝,切不可轻信虚假广告 。
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不能阻断母婴传播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治疗乙肝有什么特效药?
- 小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症状,小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早期症状,并发症
- 洗牙感染乙肝病毒的几率有多大?
- 揭秘乙肝慢性化的5大原因
- 乙肝患者常会出现头晕症状
- 吃饭传染乙肝的可能性有多大
- 乙肝大三阳前白蛋白为何偏高
- 血清免疫蛋白电泳
- 乙肝恢复期是否会传染呢?
- 免疫异常易致银屑病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