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缓解痛经的穴位

每个月来例假的时候,最痛苦便是痛经了,小腹坠痛,头晕乏力等症状都极大影响了正常的生活与工作 , 那今天就教大家4个能有效缓解痛经的穴位按摩法,赶紧来学学吧 。

4个缓解痛经的穴位

文章插图
1、 中极穴
位置: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中下4寸 。
功效:该穴具有散寒行气的功效 。主治生殖器疾病、泌尿疾病等,如痛经、月经不调、带下、小便不利、早泄遗精等症 。适合调理内在不通的疾?。?如女性痛经、月经不畅 。
做法:用大拇指指腹按揉该穴位 , 可先顺时针按揉50次后 , 再逆时针按揉50次 。体质寒凉的女性,可以将手掌先搓热后,用掌心按揉该穴位,起到保温刺激的作用 。
2、 关元穴
位置:位于人体的下腹部,腹部的前正中线上,肚脐中下3寸 。
功效:该穴具有培肾固本、防寒、调节回阳、导赤通淋等功效,主治冷气入腹、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小便赤涩、夜梦遗精等症,适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及各种虚寒之证,女性痛经、月经不调,男性阳痿早泄等都可以通过此穴位来缓解治疗 。
做法:搓热掌心后按揉该穴位,在皮肤表面做旋转形动作 , 而不使用向下的力,按揉到有发热的感觉,孕妇不宜按揉该穴位 。
3、 气海穴
位置:位于人体的下腹部 , 肚脐下1.5寸,前正中线上,肚脐下约两指宽处 。
功效:该穴位具有温阳益气、化湿理气、培元补虚等功效 。主治妇科病、痛经、月经不调、闭经、腰痛、脘腹胀满、消化不良、大便不通、形体虚瘦、体质虚弱等症,对于阳气不足、湿邪为患、气体不畅所导致的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 。
做法:搓热手掌后按顺时针、逆时针各旋转按揉36次,以腹部有温热感为宜 , 每晚睡前1次 。经常按摩此穴位,可促进气血顺畅、肠胃蠕动、强化肝脏及消化道功能 。
4、 血海穴
位置:位于人体的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取穴需屈膝 , 将掌心盖住膝盖(右掌按左膝盖,左掌按右膝盖),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张开,大拇指端下面对应的就是血海穴 。
功效:该穴位具有理血活血、调经、健脾化湿等功效 , 主治妇科系统疾病如痛经、月经不调、闭经,产后恶露不尽等症 。也可缓解治疗皮肤瘙痒、湿疹、膝盖疼痛等症 。
做法:用大拇指指腹按揉该穴位3分钟 。
上述的四穴合用,可起到行气活血、温经止痛的效果 。建议在经前一周就开始采用穴位按摩,能引血下行,在月经来潮后可停止按摩,按摩手法得当,经期可提前1~2天,随着经血通畅排除,痛经会随之消失或减轻 。如果痛经严重,疼痛难忍 , 建议及时就医缓解 。

5、 子宫穴
位置:位于下腹部,脐下4寸处左右 , 旁开正中线3寸的距离各一点 。
功效:主治妇女不孕,月经不调,痛经,阴挺,及阑尾炎,盆腔炎 , 睾丸炎等 。
做法:按摩时用双手食指,中指按压住两旁子宫穴,稍加压力,缓缓点揉,以有酸胀感为度 。
6、 三阴交穴
位置: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
功效:这个穴位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点,可以滋阴补血活血,对妇症甚有疗效,如经期不顺、痛经、白带、月经过多或过少 。
做法:用一侧手的拇指指腹,揉捻对侧“三阴交”穴大约1分钟左右,以自己感到有酸胀感为宜 。这样做的方法作用原理是能够让经血下行 。所以要在经前下腹部、腰骶部出现疼痛时操作,如手法得当 , 会让瘀滞的经血排出,疼痛也会随之消失或减轻 。
【4个缓解痛经的穴位】

4个缓解痛经的穴位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