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荷花出淤泥而不染 为何荷花出淤泥而不染

导语:荷花是被诗人广为称赞的一种花,因为它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格 。那么,为什么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为何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为什么荷花出淤泥而不染
因为它具有自洁功能 , 其表面非常细致,细致程度即使放大千百倍也看不到细孔,表面结构与粗糙度皆为纳米的尺寸使得表面达到不沾水的状态,所以灰尘、泥巴都无法吸附在表面上 , 污垢会自然随水滴从表面滑落 。
莲花上面长满绒毛,在其凹陷部份满布空气 , 在叶面上形成一层极薄的纳米空气层 , 当泥垢、灰尘、雨水等降落在叶面后,由于气层作用 , 水珠形成球状,水球在滚动中卷起泥垢 。
莲花神奇的“自洁功能”,被科学家灵活的运用到人们的生活中,生产出表面完全防水并且具备自洁功能的材料 。这是一项用途广泛的新技术,它使人们不再为建筑物顶部和表面的清洁问题发愁,也不必再为汽车、飞机和各种运输工具的清洁问题大伤脑筋 , 同时也能极大的从根本上降低使用费用 。
荷花的品质
一、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有花中君子的美誉 。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品质高洁 , 素来被人们所钟爱 , 有花中君子的美誉 。古往今来 , 墨客写过赞美荷花的诗词歌赋数不胜数:“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
还有脍炙人口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已有蜻蜓立上头”,无不给人无尽享受 。北宋学者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把荷花高洁的品质书写得淋漓尽致 。
二、荷花还和佛教有着不解之缘,是佛教中的“圣花” 。
荷花还和佛教有着不解之缘,可以说荷花就是佛的象征,是佛教中的“圣花” 。当人们走进寺庙,抬头看见佛祖释迦牟尼的坐像,身穿通肩大衣 , 手作说法印,结跏趺坐在莲花台上,佛经说,这是释迦佛祖修道成佛后向信徒们讲经说佛的姿态 。
称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也结跏趺坐在莲台上,双手仰掌足上,掌中托着一个莲台 , 似乎在指引众生往通西方佛国净土;以大慈大悲闻名的观音 , 更是身穿白衣,坐在白莲花上,一手持着一只净瓶,一手一朵白莲,仿佛在表露观音怀着的一颗的菩萨心,全力导引信徒脱离尘世,到达荷花盛开的佛国净土 。
三、荷花也被称为友谊之花 。
荷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 。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 。此外,它在埃及也被称作代表和平的友谊之花 。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出处
出处:宋·周敦颐《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白话释义: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 , 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 , 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 , 也不长枝 。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
文章赏析:
这篇文章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描写莲花高洁的形象;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 , 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
作者对三种花象征的不同性格进行了比较和品评:“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
本来,花是不具备人格的,但在作者眼里 , 莲花近于菊,却不像菊那样清高冷傲,似乎是逃避现实的隐者;它更不像牡丹那样妍丽妖冶,以富贵媚人 。莲花出于污浊现实而不受沾染 , 受清水洗濯而不显妖冶,实为百花丛中的贤君子 。
作者评花进而对“爱”也作出评价:“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 , 宜乎众矣!”深深地慨叹:当今之世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趋炎附势钻刺富贵之门的小人比比皆是 。
【为什么荷花出淤泥而不染 为何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这莽莽红尘,能有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去根治这社会痼疾呢?这里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 , 但比喻帖切,然后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 , 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 。

为什么荷花出淤泥而不染 为何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