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点灯的习俗叫什么 元宵节几点点灯

【元宵节点灯的习俗叫什么 元宵节几点点灯】导读:在这么多元宵习俗中,你最喜欢哪一项呢?是看花灯,还是猜灯谜,亦或是逛庙会呢?点灯也是元宵习俗的一项,元宵点灯有着极大的讲究和寓意,那么你知道元宵节点灯的习俗叫什么?元宵节几点点灯吗?不知道的话,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
元宵节点灯的习俗叫什么
天上皓月高悬的时候,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 , 以示庆贺 。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 , 其乐融融 。
1、元宵节点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 。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
2、另有一说是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 。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 , 令士族庶民都挂灯 。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
3、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 。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 , 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 。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 。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
元宵节
4、还有在潮汕等岭南地区,从正月十一到正月十八,特别是元宵当天,家家户户都要点灯,而如果去年元宵以后家中生有男孩,则要到乡中宗族祠堂的灯架上挂上灯笼,以昭告乡里加重添了?。?接受来自乡亲的祝贺 。广州过去在正月十二这天有替“床头婆”开灯之俗 , 祈求保佑孩子健康平安长大 。而正月十三要在厨房“点灶灯” , 直点到元宵夜 。
5、因为长期处于农耕社会的中国,家庭的男性劳动力对于家族兴旺非常重要,男孩子的出生对于整个家族来说都是一件喜事 。古时,生男孩有着添丁一说,而“丁”与“灯” 在许多方言中谐音 。因此,元宵夜点灯、吊灯的习俗也有“添丁”的美好祝愿 。
元宵节几点点灯
元宵节的活动随着历史的发展发生了不小的改变,时间和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 。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 , 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 。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 。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 , 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 现代的元宵节活动大部分都是继承古代的 。
元宵节闹花灯的意义
每一个传统节日背后都隐藏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 。民间的传统文化中,元宵节被人们视为春节最后的高潮,因为过了这天,人们就要真正进入新一年的生产生活 , 所以人们在元宵节全民欢庆,以祈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这也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盼 , 因而元宵节自古以来也是很受重视的 。
元宵节灯会的来源
关于花灯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起源于佛教 。闹花灯的习俗始于西汉 , 兴盛于隋唐 。燃灯之俗始于汉代,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 , 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 。汉明帝为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举行而流传到民间 。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这就是花灯起源的故事 。

元宵节点灯的习俗叫什么 元宵节几点点灯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