瞳子髎穴


瞳子髎穴

文章插图

瞳子髎穴的概述
1、定义
【瞳子髎穴】瞳子髎穴是足少阳胆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面部,目外眦外侧0.5寸凹陷中,有眼轮匝肌,深层为颞肌;当颧眶动、静脉分布处;布有颧面神经与颧颞神经,及面神经的颞额支 。主治头痛,目疾 。
2、别名
太阳穴,前关穴,后曲穴 。
3、出处
《针灸甲乙经》、《灵枢·经脉》 。
4、主治疾病
主治目赤、目痛、目翳等目疾;头痛,口眼斜 。

5、穴位解析
1、瞳子髎 。瞳子,指眼珠中的黑色部分,为肾水所主之处,此指穴内物质为肾水特征的寒湿水气 。髎,孔隙也 。该穴名意指穴外天部的寒湿水气在此汇集后冷降归地 。本穴为胆经头面部的第一穴,胆及其所属经脉主半表半里,在上焦主降,在下焦主升,本穴的气血物质即是汇集头面部的寒湿水气后从天部冷降至地部,冷降的水滴细小如从孔隙中散落一般,故名 。
2、太阳 。太,大也 。阳,天部的阳气也 。太阳穴名意指穴内物质为天部之气 。本穴为胆经第一穴,位处头面的天部,而胆经气血所处为半表半里,胆经体内经脉无物外传本穴,穴内气血为空虚之状,穴外的天部之气因而汇入本穴,本穴物质来自天之上部,故名太阳穴 。
3、前关 。前,与后相对,指人头面的前面部分,前为阴、后为阳,此指穴内气血为寒湿之性 。关,关卡也 。前关名意指穴内的寒湿水气被关卡于内,不得吸热外行 。理同瞳子髎名解 。
4、后曲 。后,与前相对,指人头面的后面部分,后为阳、前为阴,此指穴内气血为阳热之性 。曲,隐秘也 。后曲名意指穴内外散的阳热之气隐而不见 。本穴物质为穴外天部的寒湿水气汇集而成,气血的运行变化主要是散热冷降,而在穴内同时进行的吸热蒸发则如隐而不见,故名后曲 。
5、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 。由穴外汇集本穴的气血物质主要为手太阳经上行外散的阳热之气、手少阳经向外飘散的湿冷之气,故本穴为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 。
瞳子髎穴的取穴方法
正坐仰靠,令患者闭目,在目外眦外侧,眶骨外侧缘凹陷中取穴 。
瞳子髎位于面部,目外眦外侧0.5寸凹陷中,侧伏或正坐仰靠取穴 。
正坐或仰卧位,在目外眦外侧,眶骨外侧缘凹陷中取穴 。
快速取穴:正坐,目外眦旁,眼眶外侧缘处即是瞳子髎穴 。
瞳子髎穴的解剖位置
有眼轮匝肌,深层为颞肌;当颧眶动、静脉分布处;布有颧面神经与颧颞神经,及面神经的颞额支 。
瞳子髎穴的疗法
刺法:平刺0.3~0.5寸 。向后平刺或斜刺0.3~0.5寸,局部有胀痛感 。—般斜刺0.5~0.8寸 。沿皮刺0.5~1寸 。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
灸法:禁直接灸0.5~0.8寸位 。不宜灸0.3~0.5寸位 。艾条灸5~10分钟0.5~1寸位 。艾条灸5~10分钟 。

瞳子髎穴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