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一日赏灯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正月十一日观灯来源
正月十一日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观灯的节日,这个节日来源于《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这一首诗,虽然没有着力描写灯市的繁华热闹 , 只是概括地描写了两种观灯人截然不同的境况 , 借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 , 并隐含着对南宋统治集团的不满和忧时悲世的情感 。以冷笔写热情,以乐景衬哀情,是此词的基本特色 。花灯满街满市,月光映照衣裘 。少年时的赏心乐事,老来却是悲凉的感受 。来到繁华的沙河塘上,初春稍微有点寒冷气候 , 看完了灯的游人们 , 慢慢地朝家中行走 。
上采日迎春纳福
在元宵节之前送灯的习惯,一般是外公外婆送给外孙、外孙女,送灯时间一般是农历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一,正月十一在福州地区叫上采日,是元宵前的一个小节日 , 有迎春纳福之意 。这日,各家各户都要点灯庆祝,有些人家晚上还要吃上采饭 。旧时的各类元宵庆祝活动也在这日前后拉开序幕 。上采日有悠久的历史,寓意迎春纳福 。
【正月十一日赏灯的习俗是怎么来的】祭奉紫姑来年丰收
此日祭奉紫姑代表着,人们的内心祈求来年丰收的寓意,因为紫姑代表的是深受压迫的这一类的女性,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 。正月十一日,俗称请紫姑日(有的地方为正月十四) 。最早记载紫姑的文献是南朝宋人刘敬叔的《异苑》 。大致说紫姑是人家的小妾,遭原配的嫉妒,并在正月十五这天被害死在厕所里,天帝怜悯,封她为厕神 。但民间敬奉紫姑并非因为她是厕神,而是紫姑代表了深受压迫的女性 , 才得到女性的崇拜,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来祭祀 。

正月十一日赏灯的习俗是怎么来的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