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贝母


川贝母

文章插图

川贝母的概述
1、川贝母的概述
川贝母,百合科植物,川贝母生长在温带高山、高原地带的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丛中,土壤为山地棕壤、暗棕壤和高山草甸土等 。川贝母为润肺止咳的名贵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疗效卓着,驰名中外 。川贝母味苦、甘,性微寒;归肺、心经;质润泄散,降而微升 。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的功效 。
2、川贝母的别名
贝母、川贝、岷贝、雪山被 。
3、川贝母的性状形态
松贝: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 。表面类白色 。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1灰褐色的鳞茎盘,偶有残存须根 。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 。气微,味微苦 。
青贝:呈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1.6cm 。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部开裂,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 。
炉贝呈长圆锥形,高0.7~2.5cm,直径0.5~2.5cm 。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有的具棕色斑点 。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 。
4、川贝母的性味归经
性味苦、甘,微寒 。归肺、心经 。
【川贝母】
5、川贝母的来源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或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 。
6、川贝母的产地分布
主产于四川、青海、甘肃、云南、西藏等地 。
川贝母的功效与作用
1、川贝母的化学成分、营养成分
暗紫贝母鳞茎含生物碱:松贝辛,松贝甲素 。还含蔗糖,硬脂酸,棕榈酸,β-谷甾醇 。
卷叶贝母鳞茎含生物碱:川贝碱,西贝素 。
棱砂贝母鳞茎含生物碱:棱砂贝母碱,棱砂贝母酮碱,川贝酮碱,棱砂贝母芬碱,棱砂贝母芬酮碱,22R,25S)-5-茄啶-烯-3β,5α,6β-三醇,贝母辛碱,西贝母碱,川贝碱,炉贝碱 。
2、川贝母的功效作用
具有润肺散结,止嗽化痰之功效 。治虚劳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结,肺痿,肺痈,瘿瘤,廉疬,喉痹,乳痈等症 。
3、川贝母的毒副作用
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
川贝母的分类
按产地分为四大类:川贝母、浙贝母、土贝母、伊贝母,按品种的不同,可分为川贝母、浙贝母和土贝母三大类 。
川贝母的药方选录
1、《本经》: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疮风痉 。
2、《别录》:疗腹中结实,心下满,洗洗恶风寒,目眩,项直,咳嗽上气,止烦热渴,出汗,安五脏,利骨髓 。
3、《药性论》:治虚热,主难产作末服之;兼治胞衣不出,取七枚末,酒下;末,点眼去肤翳;主胸胁逆气,疗时疾黄疸,与连翘同主项下瘤瘿疾 。
4、《日华子本草》:消痰,润心肺 。末,和砂糖为丸含,止嗽;烧灰油敷人畜恶疮 。
5、《本草别说》:能散心胸郁结之气 。
6、《本草会缠):治虚劳咳嗽,吐血咯血,肺痿肺痈,妇人乳痈、痈疽及诸郁之证 。
7、《本草正》:降胸中因热结脚及乳痈流痰结核 。
8、《本草述》:疗肿瘤疡,可以托里护心,收敛解毒 。
川贝母的服用方法
3~9g;研粉冲服,一次1~2g 。
川贝母的选购方法、保存方法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

川贝母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