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文章插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概述
1、定义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一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特点是髓系细胞分化及发育异常,表现为无效造血、难治性血细胞减少、造血功能衰竭,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 。MDS治疗主要解决两大问题:骨髓衰竭及并发症、AML转化 。就患者群体而言,MDS患者自然病程和预后的差异性很大,治疗宜个体化 。

2、别称

3、发病部位
全身
4、传染性
无传染性
5、高发人群
所有人群
6、科室
血液科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典型症状
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典型症状
MDS临床表现无特殊性,MDS通常起病缓慢,少数起病急剧 。一般从发病开始转化为白血病,在一年之内约由50%以上 。贫血患者占90% 。包括面色苍白、乏力、活动后心悸、气短,老年人贫血常使原有的慢性心、肺疾病加重 。发热占50%,其中原因不明性发热占10%~15%,表现为反复发生的感染及发热,感染部位以呼吸道,肛门周围和泌尿系为多 。严重的粒细胞缺乏可降低患者的抵抗力 。出血占20%,常见于呼吸道,消化道,也由颅内出血者,早期的出血症状较轻,多为皮肤粘膜出血,牙龈出血或鼻衄,女性患者可有月经过多 。晚期出血趋势加重, 脑出血成为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严重的血小板降低可致皮肤淤斑、鼻出血、牙龈出血及内脏出血 。少数患者可有关节肿痛,发热、皮肤血管炎等症状,多伴有自身抗体,类似风湿病 。

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分类
1982年FAB协作组提出以形态学为基础的FAB标准(表8),主要根据MDS患者外周血和骨髓细胞病态造血、特别是原始细胞比例、环形铁粒幼细胞数、Auer小体及外周血单核细胞数量,将MDS分为5型:难治性贫血(refractory anemia,RA)、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RA with ringed sideroblasts,RAS)、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 with excess blasts,RAEB)、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化型(RAEB in transformation,RAEB-t)、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CMML) 。
1997年WHO开始修订FAB的分型方案,于2001年发表 。WHO分类已被广泛接受,并得到多个独立研究组的证实 。最新的2008年WHO分类包括以下变化,对标本采集、原始细胞和原始细胞系的分析、遗传学改变的分析都做了明确指导,MDS/MPN的诊断和区分,将具有MDS主要的特异性改变,如血细胞减少,但是骨髓中没有明确的形态学证据,称为待定MDS,增列了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单系病态造血的亚型,将伴有多系病态造血的环形铁粒幼细胞(RCMD-RS)归入RCMD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病因病机
多少MDS病因未明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检查项目:染色体核型分析、骨髓象分析、血常规、骨髓细菌培养、骨髓显像、巨核细胞计数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