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的“三大最”!


阿司匹林的“三大最”!

文章插图
导读:“百年老药便宜又防大病”,这是近期不少媒体在宣传、推介、肯定药品阿司匹林时所用的大幅标题,道出了阿司匹林的“三最”:阿司匹林是使用时间最长的、最便宜的、也是最好的药 。……

“百年老药便宜又防大病”,这是近期不少媒体在宣传、推介、肯定药品阿司匹林时所用的大幅标题,道出了阿司匹林的“三最”:阿司匹林是使用时间最长的、最便宜的、也是最好的药 。阿司匹林于1899年问世,至今已100多年 。由于使用时间长,这个百年老药已为全世界人们所熟悉 。最贵的阿司匹林一片5角钱,便宜的一瓶100片10元都不到 。在药价“涨声一片”中,每片几分到几角钱无疑已是“谷底价” 。大规模临床实验证实,阿司匹林在许多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及周围血管疾病的防治中,都有显著疗效 。如果长期、正确地服用阿司匹林,可使冠心病、脑梗死等疾病的发生率大大降低 。
【阿司匹林的“三大最”!】阿司匹林这“三最”,与当前药品市场存在着的乱起名、滥涨价而药效依旧的现状,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
在今天的药品生产行业,像阿司匹林这样“坐不改姓、行不更名”的百年老药少而又少 。一些生产厂家为了赢利,不是在药效上想办法,而是在药名上动歪脑筋 。不少药少则四五个名字,多则达20几个名字,“一药多名”成为药品市场上的普遍现象 。
正所谓“无利不起早” 。按有关规定,药品不能随便乱涨价 , 但如是新药,则不受此限制 。频繁改名,只为改头换面,冒充新药,大涨其价 。一位医生说,有一种药品的核心成分是青霉素,每支才6毛钱 。但起一个新名,换一个“包装”,药价就升到几十元甚至上百元一支!还有就是在常用药中多加一点无关紧要的成分 , 换个名字申报成“新药”,价格就往上翻 。
不管“瓶子”怎么新,装的仍是“旧酒”,喝起来就无甚差别 。不管药名怎么变,但主要成分没变,其疗效也就没什么两样 。所不同的是,患者不得不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一方面,使百姓看不起病、吃不起药,这已成为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 。另一方面 , 药名混乱给百姓治病带来隐患 。有专家指出,每年因吃错药而住院的患者多达250多万人,而药物名字混乱则是导致用药差错的重要原因之一 。
“一药多名”,是当前药价飞涨的一个重要原因,也似乎成了某些厂家逃避降价的绝招 。美其名曰“推陈出新” 。这个“陈”,指的是国家规定的某些降价药品;这个“新”,也就是所谓的新名、新药 。然而,每当一批降价药名单公布后不久,这类药在市场上就销声匿迹了 。当然,它们不会真的消失,只是换了新名,再图暴利 。近年来 , 国家连续10多次对药品降价,但都只是在短期内缓解了“看病贵”,原因就在于此 。
前不久有消息称,有关部门拟建定期药价调控机制,两年调整一次药价 。这样的机制值得人们期待 。然而,如果我们不对一药多名现象采取相应对策 , 则难免会功亏一篑 。事实上,不管一种药品名称有多少 , 但其通用名只有一个,以通用名定价,则药名再多也白搭 。同时,不管不同药品成分有多复杂 , 只要主要成分相同,其药价就不应有差别悬殊 。如此,药名药价才能回归其本来面目 。

阿司匹林的“三大最”!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