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积聚

【第七节 积聚】

第七节 积聚

文章插图
第七节 积聚
积聚是由于体虚复感外邪,情志饮食所伤,以及它病日久不愈等原因引起的,以正气亏虚 , 脏腑失和,气滞、血瘀、痰浊蕴结腹内为基本病机 , 以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 。
积聚是涉及腹腔脏器多种疾病,而在临床又比较常见的一类病证 。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医学对积聚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理论认识,尤其是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的治疗思想及有关的一系列方药,对减轻甚至治愈积聚病证 , 具有重要的意义 。
积聚之名 , 首见于《灵枢·五变》:“人之善肠中积聚者 , ……皮肤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淖泽 。如此,则肠胃弱,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伤 。”《内经》里还有伏梁、息贲、肥气、奔豚等病名,亦皆属积聚范畴 。在治疗方面,《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的“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等原则,具有一般的指导作用 。《难经》对积聚作了明确的区别,并对五脏之积的主要症状作了具体描述 。《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将疟疾引起的症瘕称为疟母 , 并以鳖甲煎丸治之 。《诸病源候论·积聚病诸候》对积聚的病因病机有较详细的论述,并认为积聚一般有一个渐积成病的过程 , “诸脏受邪 , 初未能为积聚,留滞不去,乃成积聚” 。《证治准绳·积聚》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疗是病必分初、中、末三法”的主张 。

第七节 积聚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