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第五节 内伤发热

【10 第五节 内伤发热】

10 第五节 内伤发热

文章插图

《医林改错,气血合脉说》:“后半日发烧,前半夜更甚,后半夜轻 , 前半日不烧,此是血府血瘀 。血瘀之轻者,不分四段 , 惟日落前后烧两时;再轻者,或烧一时 。此内烧兼身热而言 。”
【现代研究】
·甘温除热法的临床研究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统计了近30年各级中医杂志报道的162例用甘温除热法获效的发热病例,其中男78例,女84例,从年龄甲病程、发热程度及症状等方面分析发现,用甘温除热法获效的患者以50岁以下者居多 , 约占87%,其中尤以10岁以下的儿童及20-《0岁的中青年为多,50岁以上的中老年病人较少,仅占10%左右 。其中的151例有明确的体温记载,用甘温除热法获效者以37~(2-38~(2的低热患者为多,约占40.4% , 38"t2—39~C的中等热度患者占29.1%,39℃-40.5~C的高热患者约占25.8%,40.5~C以上的超高热患者极少见,仅占2.7% 。还有个别患者体温在正常范围内,仅自觉发热,用甘温除热法亦可获效 。所收集的病例中,有158例明确载有病程,短则几天,长则可达9年 。其中 , 病程不及1个月者占34.8%,3个月以内者占56.3%,1年以内者占77.2%,病程超过1年者仅占22.8% 。此外,作者还对162例气虚或气虚血亏发热患者所表现的症状进行了分析统计,其中出现次数较多的症状为:神疲乏力,纳差,腹泻或便溏 , 自汗,气短懒言,头晕,面色苍白,舌体胖大 , 舌质淡,苔白,脉细数 。归纳起来,甘温除热法的应用指征主要是:①病程较长 , 但一般在数月之内 。年龄以10岁以下儿童或20-50岁的中青年患者为多 。②热象:持续低热 , 或壮热不退,饮食失节或劳倦过度时加重 。③兼有脾气亏虚或气血两虚的症状 。④用甘寒养阴、苦寒清热之剂等 , 或使用各种抗生素无效[中医杂志1993;(3):184]陈氏认为甘温可以除虚热,方用补中益气汤[中医杂志1990;(8):4L赵氏认为,气虚发热绝无大热可言,其治疗以补中益气汤为基本方,但应根据病情轻重,病及脏腑的多寡及兼夹证等辨证化裁 。黄氏认为甘温除大热治疗真寒假热证,不论体温表上是否显示发热,必须抓住气虚或阳虚这一疾病本质 。江氏则用甘温除热法,治疗温病中变证和坏证 , 证属内伤发热者,常采用甘温除其热 , 佐以介类潜其阳,常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 佐以参附等治疗,多次奏效[中医杂志1990;(8):4]·阴虚内热证的实验研究上海第一医学院生化教研室通过知母对钠泵作用的大鼠体内实验来探讨阴虚内热证与钠泵的关系 。结果提示,钠泵消耗能量占整个细胞总能量的40%-60%,在机体热生成中占重要地位 。知母菝葜皂甙元对大鼠N+—K+—ATP酶有明显抑制效应 。肝脏是体内最大的实质性脏器,肝脏细胞内N+—K+—ATP酶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热与寒,似可说明阴虚内热证其N+—K+—ATP酶活性是增高的 。肾与粘膜细胞中此酶的变化,可解释阴虚内热时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的机理[中西医结合杂志1983;(4):235)信·功能性低热的临床研究功能性低热多见于青年女性,体温一般不超过38℃,1天的温差在0.5~C左右,并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临床表现与中医的内伤发热证有许多类似之处,采用中药治疗常可获良效 。大连中医研究所用丹栀逍遥散化裁治疗功能性低热45例(排除慢性感染性疾病及风湿、甲亢引起的发热) , 均获良效[中西医结合杂志1982;(2):87] 。

10 第五节 内伤发热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