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第五节 内伤发热

【7 第五节 内伤发热】

7 第五节 内伤发热

文章插图

血虚较甚者,加熟地、枸杞子、制首乌补益精血;发热较甚者,可加银柴胡、白薇清退虚热;由慢性失血所致的血虚,若仍有少许出血者,可酌加三七粉、仙鹤草、茜草、棕榈皮等止血 。
·阴虚发热
症状:午后潮热 , 或夜间发热,不欲近衣 , 手足心热 , 烦躁 , 少寐多梦,盗汗,口干咽燥,舌质红,或有裂纹,苔少甚至无苔,脉细数 。
治法:滋阴清热 。
方药;清骨散 。
本方具有养阴清热,退热除蒸的功效 。方中以银柴胡、知母、胡黄连、地骨皮、青蒿、秦艽清退虚热,鳖甲滋阴潜阳,甘草调和诸药 。盗汗较甚者,可去青蒿,加牡蛎、浮小麦、糯稻根固表敛汗;阴虚较甚者 , 加玄参、生地、制首乌滋养阴精;失眠者 , 加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养心安神;兼有气虚而见头晕气短,体倦乏力者,加北沙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 。
·阳虚发热
症状:发热而欲近衣 , 形寒怯冷,四肢不温 , 少气懒言 , 头晕嗜卧 , 腰膝酸软,纳少便溏 , 面色觥白,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润,脉沉细无力 。
治法:温补阳气,引火归元 。
方药:金匮肾气丸 。
本方为温补肾阴的常用方剂,虽为温阳方剂,但方中却配伍了养阴的方药,其意义在于阴阳相济 。正如《景岳全书·新方八略》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方中以附子、肉桂温补阳气,山茱萸、地黄补养肝肾,山药、茯苓补肾健脾 , 丹皮、泽泻清泄肝肾以为佐 。短气甚者 , 加人参补益元气,便溏腹泻者,加白术、炮干姜温运中焦 。

7 第五节 内伤发热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