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病

【哮病】

哮病

文章插图
哮病
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痰气搏击所引起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 。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至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 。
哮病是内科常见病证之一,在我国北方更为多见,一般认为本病发病率约占人口的2%左右 。中医药对本病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方法多样 , 疗效显著,它不仅可以缓解发作时的症状 , 而且通过扶正治疗,达到祛除夙根,控制复发的目的 。
《内经》虽无哮病之名 , 但有“喘鸣”、“够贻”之类的记载 , 与本病的发作特点相似 。
汉·《金匮要略》将本病称为“上气”,不仅具体描述了本病发作时的典型症状 , 提出了治疗方药,而且从病理上将其归属于痰饮病中的“伏饮”,堪称后世顽痰伏肺为哮病夙根的渊薮 。隋·《诸病源候论》称本病为“呷嗽”,明确指出本病病理为“痰气相击,随嗽动息,呼呷有声”,治疗“应加消痰破饮之药” 。直至元代朱丹溪才首创“哮喘”病名 , 阐明病机专主于痰,提出“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治疗原则,不仅把本病从笼统的“喘鸣”、“上气”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病名,而且确定了本病的施治要领 。明,《医学正传》进一步对哮与喘作了明确的区别 。后世医家鉴于哮必兼喘,故一般通称“哮喘”,为-与喘病区分故定名为“哮病” 。

哮病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