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防胜于治

原载《北京晚报》2012年11月7日

糖尿病防胜于治

文章插图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 , 今年的活动主题是“糖尿病教育与预防”,口号是“保护我们的未来” 。糖尿病是公认的健康大敌,长期高血糖会损害全身多个器官,导致其功能障碍或衰竭,如心梗(冠心?。⒛宰渲小⑹鳌⑸龉δ芩ソ叩?。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总患病人数接近1亿,患病率高达9.7%,因此糖尿病的防治工作已刻不容缓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李文慧
糖尿病前期人群 不可忽视
纵观糖尿病患者的病程发展过程,为了患者生命质量更高和预期寿命更长 , 预防糖尿病的意义远胜于治疗 。我国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接近1亿人,而尚未确诊的“糖尿病前期患者”人数已达1.5亿人 。如果只关注患病人群,并不能真正达到上述目的 。
糖尿病前期患者,不是指尚未被发现的糖尿病患者,而是血糖已经不正常或者出现糖耐量低减症状,但还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提出糖尿病前期这一概念,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及早发现病情 。糖尿病前期与糖尿病给人们造成的最终结果“殊途同归”,都将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死亡率高出正常人的2-4倍 。糖尿病患者的心脑血管病往往起始于糖尿病正式确诊前的10-20年 。即糖尿病前期 。如果从确诊糖尿病开始才正式治疗,往往可能已处于疾病的中下游状态,虽倾尽全力,效果还是可能相对差些 。不如及早预防糖尿病及其相关的“三高”,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给生命带来的损害 。
仅空腹血糖达标还不够
既然糖尿病早期发现有重要意义,那么多早发现成了重要问题 。是血糖已经升高了算早期,还是刚刚开始升高算早期?大多数2型糖尿病在初期没有明显症状,对糖尿病前期(也称糖调节受损)患者的排查非常重要,目前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是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
多数人在体检中都做过空腹血糖检查,《中国糖尿病指南》中规定 ,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应小于6.1mol/L,很多人空腹血糖值正常就放心了 。其实血糖值是存在波动的,不同时间测量空腹血糖,结果很可能有高低差异 。更重要的是 , 空腹血糖达标并不意味着餐后血糖值也达标 。“餐后2小时(从进食第一口算起)血糖值的标准是7.8 mmol/L,很多患者每次测空腹血糖都正常,但一查餐后血糖值就偏高 。”除空腹血糖外,糖化血红蛋白是另一糖尿病临床检查重要指标,可以反映2-3个月内患者血糖控制的总体情况 。糖化血红蛋白在6.3 %以下被认为正常,但实际上超过5.3%并有三高中的任一高就应该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了 。
目前,很多体检机构都有空腹血糖的检查项目,却不常规查餐后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两项,只查空腹血糖可能会漏掉近一半的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 。如果能增加餐后血糖甚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 结果会更为准确和全面 。
高危人群
别等出现症状再就诊
【糖尿病防胜于治】随着近年来健康教育的深入 , 很多百姓对自己的健康有了更多关注 , 对糖尿病也有了更强的警惕意识 。不少患者发现身体出现的症状主动就诊,比如近期口渴明显 , 爱流眼泪,容易疲劳 , 小便次数增多或者家人说他瘦了……发现这些早期征象后进行检查非常必要,但约有一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即便血糖已经相当高了却仍没有任何不适症状;还有很多人出现症状时病情已经很严重了 。我们呼吁 , 不能单靠症状判断是否患上糖尿病,而应该根据危险因素进行筛查 。如果有以下一个或一个以上情况就应定期进行糖尿病筛查:年龄大于40岁、有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血压≥140/90mmHg)、肥胖(BMI大于等于24kg/㎡)、既往有妊娠糖尿病的妇女或分娩过出生体重超过4kg的婴儿者、有心脑血管疾病、血脂紊乱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2mmol/L,甘油三酯>2.0mmol/L)等 。

糖尿病防胜于治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