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诊断中的几个误区


糖尿病诊断中的几个误区

文章插图
1. 糖尿病诊断误区之一:重空腹血糖轻餐后血糖
空腹血糖只能代表夜间至次日早餐前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情况 。多年来的糖尿病防治经验告诉我们 , 尽管空腹血糖控制良好,如果餐后血糖长期不能处于正常范围,则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如心脏病、肾脏病、视网膜、神经病变)等还是难以幸免 。餐后高血糖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处于非常重要地位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苍南医院内分泌科周宗爱
餐后高血糖往往是糖尿病最早出现的血糖异常 。糖尿病初期往往空腹血糖还为正常,或仅略高一些,但餐后出现较明显高血糖 。其原因是空腹时维持血糖正常仅需少量胰岛素 , 胰岛β细胞尚能应付 。进食后 , 食物吸收,引起血糖急骤升高,此时需胰岛β细胞迅速释放大量胰岛素才能使餐后血糖控制至正常范围,如果β细胞的能力下降,反应不足,不能达到这种要求,餐后血糖则会超过正常,即出现餐后高血糖 。
如果以FBG≥7.0mmol/l为诊断标准, 那么由此得出的糖尿病患病率为3.16%;而加以2hPBG≥11.1mmol/l, 则糖尿病患病率为16.28% 。仅测空腹血糖会漏诊大多老年糖尿病 。
餐后高血糖的危害性最大 , 引起的不良后果最严重,为糖尿病并发症主要的危险因子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餐后高血糖对于糖尿病及其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有重要的影响,这些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残的重要原因 。研究表明糖尿病人如只控制空腹血糖 , 而餐后高血糖控制不良,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增高 。
医治糖尿病,以控制餐后高血糖作为目标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多年来医治糖尿病都是以控制空腹血糖作为治疗目标,这样可取得一定的效果 。近年来有研究开始以控制餐后血糖作为治疗的目标 。和以控制空腹血糖作为治疗目标的病人相比较,以控制餐后血糖目标的病人糖化血红蛋白下降得列为显著一些,临床上的效益也更明显一些 。怀孕期糖尿病病人是以控制餐后血糖为治疗目标的 。
因此,在确诊患有2型糖尿病之后,不仅需要经常性地检查空腹血糖和尿糖,更应不怕麻烦地监测餐后血糖 。而不能片面地只重视空腹血糖,也不能片面地认为空腹血糖控制好了就行了 。
2. 糖尿病诊断误区之二:重血糖轻糖化血红蛋白
血糖仅能反应10-15分钟内的变化,糖化血红蛋白能反应3个月的血糖总体水平,而且主要反应餐后血糖水平 。因此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比较理想的用以评测血糖控制水平的指标 。
3. 糖尿病诊断误区之三:重血糖轻其他必要检查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所导致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障碍,而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多病因性的代谢性疾病 。长期发展可产生严重的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导致多种器官特别是眼、肾、神经、心脏和血管出现功能异常甚至衰竭 。
因此,应该每3个月查1次尿微量白蛋白,每半年查1次眼底,每半年查1次血脂,经常测血压做心电图 。
【糖尿病诊断中的几个误区】

糖尿病诊断中的几个误区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