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中药均用“马”命名


许多中药均用“马”命名

文章插图
【许多中药均用“马”命名】2014年属农历马年 。马是人们所熟悉的家畜,其体格高大 , 骨骼肌肉发达,四肢强健有力,颇得人们厚爱,就连一些词语也是对马赞赏有加 , 如快马加鞭、万马奔腾、马到成功等 。在祖国医药学中 , 马与中药结下了不解之缘,许多中药均用“马”命名,现介绍如下 。
马兰又名鸡儿肠,鱼鳅串,出自《本草拾遗》,性味辛凉,入肝胃肺经,有凉血止血,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之功,适用于吐血、衄血、痢疾、黄疸、水肿、咽喉疼痛等 。
马勃出自《名医别录》,性味辛平,入肺经,有清肺 , 利咽 , 止血之功,适用于咽喉肿痛、咳嗽失音、吐血、衄血等 。
马宝出自《饮片新参》,性味甘、咸、平,入心、肺经,有解热镇惊 , 祛痰止咳之功,适用于神经衰弱、癔病、痉挛性咳嗽、吐衄、小儿惊痫等 。
马蹄即荸荠,出自《日用本草》 , 性味甘寒,入肺胃经,有清热化痰,消积凉血之功 , 适用于热病烦渴、咽喉肿痛、痰热咳嗽、黄疸、便血、血痢等 。
马尾连又名马尾黄连,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 性味苦寒,入大肠、肝胆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适用于痢疾、肠炎、肝炎、眼结膜炎等 。
许多中药均用“马”命名

文章插图
马齿苋出自《本草经集注》,性味酸寒,入胃及大肠经,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之功 , 适用于菌痢、肠炎、带下、便血、疔疮肿毒、丹毒等 。
马钱子出自《本草纲目》,性味苦寒,有大毒 , 入肝脾经,有通络止痛,消肿散结之功,适用于风湿疼痛、筋络拘挛、口眼歪斜、痈疽肿毒等 。
马交儿出自《救荒本草》,性味甘苦微寒,入肺脾经,有清热利湿,消毒散结之功,适用于肠炎、痢疾、咽喉肿痛、尿路感染及结石等 。
马兜铃出自《药性论》,性味苦、微辛、寒,入肺、大肠经,有清降肺气,止咳平喘之功 , 适用于肺热咳嗽、咳血、声音嘶哑等 。
马莲子出自《新修本草》 , 性味甘平,入肝肺经 , 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之功,适用于黄疸、泻痢、吐血、衄血、崩漏等 。
马蔺花出自《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 性味咸、酸苦、凉,入肺肝经,有清热凉血,利尿消肿之功,适用于吐血衄血、小便不通、咽喉肿痛、淋病等 。
许多中药均用“马”命名

文章插图
马槟榔出自《本草汇品精要》,性味甘、微苦、凉 , 入肺胃经,有清热生津消食之功,适用于咽喉炎、暑热烦渴、纳差、食欲不振等 。
马蹄金出自《四川中药志》 , 性味辛凉,入肝肾经 , 有清热利湿 , 解毒消肿之功,适用于黄疸、胆囊炎、肾炎水肿、尿石症等 。
马鞭草出自《名医别录》,性味苦寒,入肝脾经 , 有清热利湿,解毒杀虫之功,适用于湿热黄疸、疟疾、痢疾、关节疼痛、闭经等 。
马头鱼即海马,出自《本草拾遗》,性味甘温,入肾经 , 有温肾壮阳,散结消肿之功,适用于阳痿、遗尿、跌打损伤、结核等 。
此外 , 还有马术(郁金)、马蓟(大蓟)、马茄子(蕤仁)、马蜂窝(露蜂房)、马蹄香(土细辛)、马兜铃根(青木香)、马兜铃藤(天仙藤)、马蹄决明(草决明)等 。

许多中药均用“马”命名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