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郁气滞的中药方


肝郁气滞的中药方

文章插图

肝郁气滞的中药方
1、肝郁气滞的中药方
柴胡既可疏肝解郁,又可升清阳以使郁热外透,为君药 。芍药养血敛阴,与柴胡相配,一升一敛,使郁透解而不伤阴,为臣药 。佐以枳实行气散结,以增强舒畅气机之效 。炙甘草缓急和中,又能调和诸药为使 。肝脾气郁证 。症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 。
方用四逆散去枳实,加陈皮、枳壳、川芎、香附,增强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效,故服后肝气条达,血脉通畅,痛止而诸症亦除 。肝气郁滞证 。症见胁肋胀痛,胸闷不适,喜太息,情志抑郁,心烦易怒 。
【肝郁气滞的中药方】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 。尤其当归之芳香可以行气,味甘可以缓急,更是肝郁血虚之要药 。白术、茯苓健脾祛湿,使运化有权,气血生化有源 。炙甘草益气补中,缓肝之急,虽为佐使之品,却有襄赞之功 。生姜煨过,温胃和中之力益专 。薄荷少许,助柴胡疏肝郁而散肝热 。如此配伍既补肝体,又助肝用,气血兼顾,肝脾并治 。

2、肝郁气滞有什么症状
首先会出现失眠的情况,如果睡着也会出现睡眠质量差的情况,女性的皮肤会变得很粗糙,经常会动肝火 。肝郁气滞会引起头痛的情况,因为神经的压迫的原因,经常会出现情绪波动大、容易动怒的情况 。肝经循行在两胁,肝经脉运行不畅还可能导致乳腺增生、乳腺结节甚至乳腺癌的发生 。肝气郁结则气机不利,还会让人不思饮食,因为代谢缓慢,四肢乏力、懒惰少动,从而造成肥胖、便秘等问题 。女子月经正常与否与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与否密切相关,女人肝气郁结可导致经期过短、月经量少、经间期出血、经行眩晕、经行不寐 。
3、肝郁气滞的调理
药物调理:对于肝郁气滞的情况,首先可以进行药物上面的调理的,一般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什么好的作用的话,最好是可以去医院进行治疗的 。作息调理: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作息的习惯的,保证充足的睡眠是很重要的 。情绪调理:对自己的情绪上的问题进行调节的,经常生气的人是很容易会导致肝气郁结的,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每一天 。

肝郁气滞的食疗
1、猪皮冻胶:猪皮1000克,黄酒250毫升,白糖250克 。将猪皮洗净后切碎,加适量水,用文火炖至汁液黏稠,加入白糖、黄酒即可 。每日2次,用开水冲化后温服 。
2、芝麻肝:猪肝250克,豆油1000克(实际消耗100克),芝麻100克,面粉50克,鸡蛋2个,精盐、葱、姜各适量 。将猪肝切成薄片,用精盐、葱末、姜末调好,蘸上面粉、芝麻、鸡蛋汁,再在锅内放入豆油,烧至七成熟,放入蘸上作料的猪肝,炸透即可出锅装盘,佐餐食用 。
3、两地膏:准备生地、地骨皮各30克,玄参、麦冬、白芍各15克,阿胶30克,白蜜40毫升 。前五味煎取浓汁300毫升,另用60毫升白开水将阿胶烊化,兑入药汁内,加白蜜,置文火上调,候凉,装瓶 。每服20毫升,每日3次 。

肝郁气滞按什么穴位
1、行间穴是肝经上的一个穴位,位于足背侧,在拇趾和第二趾之间的位置,是刺激肝经的穴位,能帮助打通肝经 。按摩行间穴对于疏肝理气,调畅气机很有帮助,比较适合肝郁气滞或肝火旺的人 。
2、太冲穴位于足背侧,大拇趾和第二趾之间两根骨头相交的地方 。因为它是肝经的原穴,所以能反应肝经以及肝的一些状况 。像一般的成年人在按压太冲穴时都会疼痛,这是因为现在的人面对较大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大都有情志郁结的问题 。
3、足三里穴就被医家认为是养生大穴,为强壮及保健的要穴 。足三里穴之所以名为“三里”,是因为它有“ 理上、理中、理下” 的作用 。常按对肝脏也有好处 。因为脾胃是气血化生之源,脾胃调理好,肝血才能够充足,肝气才能够顺畅 。

肝郁气滞的中药方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