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治疗糖尿病

中医几千年来为炎黄子孙的繁衍,为祖国医疗事业的形成、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其自身发展是缓慢的,其原因之一是中医和其他行业间的交融机会少 , 而学科间的相互促进是发展的重要途径 。中医因其自身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治疗模式,难以被行业外人士理解,因此推广中医科普知识是发展中医药的重要手段 。糖尿病的治疗有经典的“五驾马车” , 医患的配合更是糖尿病治疗中重要的方面 。推广科普知识 , 将中医治疗理念普及化,有利于提高国民卫生保健意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一、消渴与糖尿病不对等古人是在临床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时 , 对消渴进行认识和诊断的;而糖尿病是以血糖值为依据诊断的,消渴与糖尿病概念并不对等 。糖尿病早期不加药物干预或药物干预失效后,会逐渐出现“三多一少”症状,此时可按消渴辨证治疗;而2型糖尿病前期、早期无明显症状 , 中医对其认识就存在巨大的盲区 。基于三消论基础上提出的阴虚燥热病机理论,尚未囊括糖尿病前期、早期无典型“三多一少”症状时的病机 。“三消”最初是对消渴临床症状的概括,后世医家以“三消”分证,是对消渴发展到一定时期,具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消渴患者的分型辨证 。而流行病学资料表明:80%的2型糖尿病患者,于前期、早期发病时仅存在肥胖,无其他明显症状,中医辨证似是“无症”可辨 。笔者认为,中医辨证应抓其主症——肥胖,辨其病机为“六郁”和“络滞” 。“六郁”是指以食郁为先导而形成的气郁、血郁、热郁、痰郁、湿郁的病理状态;“络滞”是由“六郁”交互作用而形成络脉郁滞的病理状态 。肥胖2型糖尿病多是由于饮食不节或过食肥甘,而致食郁,食郁中焦,有碍脾胃升降 , 中焦郁闭进而发展为“六郁”和“络滞” 。脾主运化 , 肝主疏泄 , 脾胃气滞,肝疏泄不及形成肝脾气郁 , 郁久化热,此肝脾气郁 , 中焦气滞,气机升降受阻,水液代谢失常 , 运化不健 , 则水湿不化,津液不布,为湿为痰 。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血行艰涩受阻 , 也可为痰为湿,上述病理变化最终导致了食、气、血、热、痰、湿“六郁” 。而“六郁”交互作用形成络脉郁滞 。我们课题组十余年临床和动物实验验证:肥胖2型糖尿病前期、早期的核心病机是“六郁”和“络滞”并存 。治疗上,开畅气机是其重要治则,气机通畅则郁开络通,脏腑气化功能正常,清升浊降,皮肉脂膏各布其常 , 体重渐至正常 。具体治法可为辛开苦降、苦酸制甜、活血通络 。围绕“六郁” , 应用辛开苦降、苦酸制甜以治糖 , 以苦为主基调 , 辛开郁 , 酸敛阴;抓住“络滞” , 早期、适量应用活血通络以治络,积极有效预防并推迟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

中医如何治疗糖尿病

文章插图
【中医如何治疗糖尿病】

中医如何治疗糖尿病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