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好还是不出汗好

【出汗好还是不出汗好】

出汗好还是不出汗好

文章插图

出汗好还是不出汗好
1、出汗好还是不出汗好
天热时出汗在所难免,但有两种人有点怪:一种动不动就大汗淋漓,另一种大家都热得出汗了他却一点汗没有 。这两种情况西医一般查不出问题,中医却有说法:卫气虚则多汗,营血虚则无汗 。这话出自清代医学家程文囿所著的《医述》 。
专家介绍说,卫气属阳,行于脉外,如同一个卫士守护着我们的体表,卫气虚了会导致“卫表失固”,门户大开,体内的津液易于外泄,因此出现多汗 。中医认为“气随汗脱”,汗出得越多,卫气流失得就越多,形成恶性循环 。出汗多了仅补水,治标不治本,因为根源在于气虚 。营血属阴,内有津液,如果营血虚了,我们体内的津液因之而不足,会出现无汗的症状,需要养血生津以滋其化源 。
2、出汗到底好不好
出汗是人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是维持体温恒定的一个重要环节 。正常人24小时内不知不觉会蒸发约600~700毫升汗水 。外界温度、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进食辛辣、热烫食物都可以导致人体出汗 。如果汗腺功能不正常,当人体处在高热状态时,不能发挥分泌汗液的作用,人就会发高烧,造成心、脑、肝、肾及血液系统受损 。可见汗腺调节人体体温的重要性 。感冒发烧时,使用退热药即通过汗液的分泌退热 。汗腺还有抗菌、润泽皮肤、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作用 。皮脂膜分泌不够,皮肤就会失去润养,变得干燥 。汗液的过度分泌常令人不适甚至苦恼 。如掌跖多汗症等 。
3、根据出汗看身体是否健康
中医常常根据病人出汗的时间、部位、多少和特点来判断身体的状况 。
按出汗时间分:无论冬夏,在白天不活动或轻微活动的情况下,常汗出不止 。这些人常有身体虚弱、说话语声较低、食欲差、易感冒等特点,中医认为是气虚的表现 。
按出汗部位分:一是头汗过多,若头面部多汗,同时觉得肢体沉重无力、上腹胀满、口渴等,多为积食,可通过减少进食量、吃清淡饮食缓解,也可吃点消化药 。孩子睡眠时出现轻微头汗属正常现象;但若伴有睡眠不实、烦躁不安、易惊吓、头发稀少等表现,要及时诊治 。
此外,若在夏季闷热的环境中,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胸闷、恶心、心慌、四肢无力、耳鸣、注意力不集中,体温升高的情况,一般属于中暑先兆,应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补充一些淡盐水,短时间内可恢复正常,症状不能恢复或严重者,要及时就医 。
出汗与不出汗的原理
“天气热了会出汗,冷天就没汗了 。”这是人们共同的感受;“天气热了不出汗,冷天没有运动就出汗了,这都属于不正常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事实上皮肤每天都要通过汗腺分泌汗液,只不过当气温较低时汗腺分泌的汗珠不仅太小,而且刚出表皮即被蒸发,医学称之为“不可见的出汗”,那么人为什么要出汗? 从生理角度讲,除了散发热量外,还有其他重要作用:例如
1、汗液可维持水分的供给与挥发的生理平衡,防止角质层干燥 。
2、汗液在皮肤表面有酸化作用,防御微生物侵袭 。
3、汗液与皮脂相互乳化,在皮表形成脂类薄膜,有保护皮肤的功能 。此外,它还与电解质、粘多糖、激素等代谢有关 。

不出汗的病因
1、先天性汗腺发育不良或汗腺缺乏,可表现为全身性或限局性无汗 。
2、某些皮肤病,例如严重的鱼鳞病、硬皮病、麻风病、放射性皮炎、皮肤萎缩等,可引起限局性无汗 。
3、神经损伤,例如横贯性脊髓炎、小儿麻痹、截瘫,以及交感神经、延髓、桥脑的局部损伤,均可引起全身性或限局性无汗 。
4、某些内脏疾患,如糖尿病、尿崩症、慢性肾炎、粘液性水肿、恶性肿瘤等,此外,维生素A缺乏等,也可引起全身性无汗 。

出汗好还是不出汗好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