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早产儿吗


你了解早产儿吗

文章插图
导读:你了解早产儿吗?如果宝宝太着急,没等到该出来的那天就跑出来了,爸爸和妈妈就会焦虑孩子的情况 。实际上,你了解早产儿吗?知道应该怎么护理早产儿吗?
一、什么是早产儿?
没有到足月出生的宝宝称为早产儿 。这里要说一下,预产期和足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足月指是怀孕37周,预产期一般是按怀孕40周算的,所以说没到预产期出生的宝宝,不一定是早产儿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没有长够月份就出来了,发育就有可能不成熟,还没有做好见识这个世界的准备,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
二、如何护理早产儿?
这里指的是出院后的家庭护理 。
1、合理喂养
推荐母乳喂养,母乳不但有更好的营养优势,还可以为宝宝提供保护性抗体,降低感染的机会,坏死性肠炎是一种很凶险的疾病 , 好发于早产宝宝,母乳喂养也能降低发病风险 。但和足月儿不同的是 , 单纯母乳喂养对有些早产儿热卡不够,需要添加母乳强化剂,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
如果没有母乳推荐早产奶粉喂养 , 它比普通的婴儿配方奶粉热卡更高,更能满足宝宝的营养需要 。现在推荐按需喂养,而不要定时定量,回家后初次喂养量按医生的建议,日后逐渐增加,至于早产奶喂养多久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推荐喝至纠正胎龄的身高体重赶上正常同胎龄体重及身高就可换婴儿配方奶粉 。所以早产宝宝需要在门诊定期随访,根据体重及身高的生长发育情况再决定是否需继续喝早产奶 。早产宝宝的营养也不能操之过急,一般 2 岁左右完成追赶生长 。
2、预防感染
早产宝宝因为各个器官发育欠成熟,包括免疫系统,所以更容易感染 。宝宝出院后,全家都欢天喜地,亲戚朋友少不了探望,有的还喜欢摸摸宝宝,亲亲宝宝,其实这样很容易交叉感染 。护理宝宝一定要多洗手,少去公共场合人多的地方,大人有呼吸道疾病最好隔离,家里也要注意通风 。
3、注意呼吸
胎龄比较小的宝宝常有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就算不需要吸氧了 , 吃奶后仍有可能出现气促、青紫,一旦宝宝吃奶出现这些症状,建议休息观察一下,可以在家里准备一个氧气袋以备急用,并最好找医生看看,有些可能需再次入院 。
4、注意体温
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 , 易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所以保暖要求更高 。有条件的可以把室温控制在在25到27摄氏度,在达到足月儿的体重之前 , 在同样的气温下要比足月儿多穿一件,也就是比大人多穿2件,同时要摸摸孩子的手脚和和后背,如果温暖而不出汗就比较合适 。
【你了解早产儿吗】5、新生儿抚触
父母在宝宝出院之前可看一些有关抚触的视频,也可向护士学习抚触的相关动作要领,抚触动作简单易学,有利于宝宝的身心发育,有利于增进母子交流 , 何乐而不为呢?
6、眼底检查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如果失明将是遗憾终生 。
早产儿视网膜血管生长未完成,生后血管异常生长可导致视网膜病 , 多数早产儿住院期间需要吸氧,氧气是把双刃剑,既可救命,也可能致?。趸嵩黾釉绮油げ〉姆缦?。
国家规定,胎龄小于34周或体重小于2000g的早产儿或体重大于2000g曾经接受机械通气或CPAP辅助通气、吸氧时间较长者均需要进行眼底筛查,初筛时间为生后4到6周,之后按眼科医生意见随访 。
7、听力检查
先天性的听力障碍往往影响语言的发育 , 所以要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一般早产儿出院前应完善听力筛查,通不过需到耳鼻喉科定期随访 。
8、颅脑检查
部分早产儿有颅内出血或脑白质软化的并发症,出院后仍需神经内科随诊评估脑损伤的严重程度 。如果发育落后明显,可尽早行康复训练 。
9、儿童保健
早产宝宝出院后应定期儿童保健科体检 , 监测生长发育情况,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补充钙剂及维生素 , 且早产宝宝易出现贫血,应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铁剂、定期监测血红蛋白变化 。
10、其它
另外,还有些早产宝宝由于静脉营养时间长易出现胆汁淤积综合征,注意大便颜色 , 定期消化科随诊 。早产宝宝腹股沟疝、隐睾的发病率很高,也要定期到普外和泌尿外科随诊 。
三、对答早产儿家庭的传统方式
1、对于这些早产儿来说,他们究竟会面临哪些风险和挑战,尤其是那些妊娠32周前就出生的宝宝?
A:胎儿处于子宫中时,是发育的关键阶段 。出生过早的宝宝有面临一系列并发症同时集聚的可能--从呼吸道、神经系统到发育迟缓 。当一个系统出错,其他方面也会出错 , 会导致摄食、消化、呼吸、亲子关系等问题 。而对于多数足月出生的宝宝而言,他们可以完成许多事情了,而且大部分是由他们自己独立来完成 。作为一名心理学家 , 我是基于家庭压力和归属感来看待问题的 。早产儿会让整个家庭的发展过程变得更为复杂 。早产的创伤以及希望宝宝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活下来的压力,会持续近3个月,这有可能令亲子关系复杂化 。
2、这些早产儿的父母是什么样子的?
A:任何一个家庭都无法承受全年无休的护理一个早产儿,比如,对其热量、体重增加状况以及呼吸的连续监测,还有对这一切不定因素的持续担忧等 。即便在早产儿离开NICU之后,护理强度仍不会减弱,每周,家长要在与5位不同的医生进行不少于5次的会面中来回奔波,尤其当早产儿生病时 。家长将每个接触点串联起来,让各种带有分歧的建议变得有实际意义,并让每个人都能保持进度一致 。
3、那些为了支付各种开支必须去工作的父母会怎么样?其实,就支付开支这一点而言 , 大多数父母都一样 。他们如何让生活中的林林总总在这些难以想象的需求中能顺利维持?
A:尽管这对于所有家庭来说都是困难、艰辛的,而面临的挑战最大的是低收入家庭 。他们可能没有能力辞工、削减工时,或让老人来家里帮忙料理5个月 , 老人也有可能在工作 。很多这些低收入者的父母都是完全依靠自己,他们只能尽量在多份工作、夜班轮值、住房动荡、安装费用、照看别的孩子及其他一切琐事中,去兼顾那无休止的监测、会面和多个药物治疗方案 。家长们有可能会发现,坚持预约专业护理很难 , 如神经学专家、听觉专家和发展疗法的讲解会等 。他们会优先考虑的是基础医疗机构和医生,却没有意识到专业护理同样重要 。医保,在为孩子及其家庭协调服务、提供通畅和便捷性方面,工作完成得并不十分出色 。
4、您会因此发现,在对早产儿的护理上,低收入家庭与那些拥有更多财富的家庭之间有着相当大的差距 。
A:具有多重差距:如果您很穷,还是少数种族/民族中的一员,那么您生育早产儿的可能性就会更高,这个低出生体重的宝宝出现发育和健康问题的风险就会更大 。同时,您有很大的可能性无法让宝宝接受其所需的专业护理和干预 。之所以在护理方面还可能出现一个很大差距,那是因为缺乏财力来源,一个家庭怎能兼顾所有?对一个早产儿24/7的护理方式进行管理和安排所带来的压力和挑战,能让家庭极易受到一连串问题的影响:父母辞工去照顾婴儿、父母无法支付账单、健康保险失效、继而家庭失去住房 。这可能是灾难性的 。同时 , 期待这些家庭或任何家庭就此独自承担责任是不公平的 。作为一个社会,如果我们想拯救NICU中的宝宝,就必须在早产儿护理和帮助他们的父母这两个方面做出一个更好的计划,特别是当那些家庭处于贫困中时 。
因此,专家认为,医疗体系需要改进,特别是随着婴儿存活率的显着提升 。我们需要拓展思路,而不是维持简单化 。那些面临复杂挑战的早产儿需要更多的关注和专业护理,同样,他们的父母也需要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我们需要更多的儿童驱动系统来代替资金驱动系统 。治疗方案应基于孩子不断变化的需求和如何优化长期效果的相关数据 。然而,常态却是,一个孩子的治疗计划由某个支付医疗成本的机构来定夺 , 这是不合适的 。其实,不论一个家庭是否支付了医疗费用,每个孩子都应当享有高质量的医疗护理 。
总之,虽然早产儿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还没有准备好,但是通过爸妈的精心呵护和专业医生的帮助以及社会的关注,他们也可以健康成长 。

你了解早产儿吗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