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清明

文章插图

清明的概述
1、节气概述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每年三月初一前后,公历4月4至6日,太阳到达黄经15°时为清明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按现行公历,目前清明节位于4月4日、4月5日、4月6日三天中的一天 。
2、别名
踏青节 。
3、时间
三月初一前后(公历4月4-6日) 。
4、太阳位置
太阳到达黄经15°
清明的由来
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 。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 。《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 。”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 。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 。农谚说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 。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 。其中的“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 。
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侯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该节气被看作清明节的源流之一 。
清明节气意义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 。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 。清明节气共有15天 。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 。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 。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

清明的时间结算
清明节日期计算公式
(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4.81,20世纪C=5.59 。
举例说明:2088年清明日期=(88×0.2422+4.81)-(88/4)=26-22=4,故2088年的4月4日是清明 。(仅供参考)
清明的天气特征与农事活动
清明时节,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以上,大江南北直至长城内外,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 。
“清明时节,麦长三节”,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即将孕穗,油菜已经盛花,东北和西北地区小麦也进入拔节期 。此时,应抓紧搞好后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工作 。北方的旱作、江南早、中稻进入大批播种的适宜季节,要抓紧时机抢晴早播 。
“梨花风起正清明”,这时多种果树进入花期,要注意搞好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座果率 。华南早稻栽插扫尾,耘田施肥应及时进行 。各地的玉米、高梁、棉花也将要播种 。“明前茶,两片芽”,茶树新芽抽长正旺,要注意防治病虫;名茶产区已陆续开采,应严格科学采制,确保产量和品质 。
这时冷空气仍有一定势力,天气冷暖多变,应注意防御低温和晚霜冻天气对小麦、水稻秧苗和开花果树以及其他春播作物造成危害 。
清明的习俗
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 。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 。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一诗中描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
荡秋千
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 。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 。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 。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 。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 。《荆楚岁时记》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 。”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 。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 。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 。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 。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 。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
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 。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
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 。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 。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 。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
蚕花会
蚕花会“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 。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最为精彩隆重 。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当地有“庙中之王”之称,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 。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近几年乌镇香市活动中的蚕花会,仅有迎蚕神、踏白船、翘高竿等几个项目,大有潜力可挖 。
拔河
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 。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 。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 。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
踏青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
清明通常在农历三月前后,恰是大地春回的时节 。经历了一个漫长寒冬之后,人们纷纷走出居室,来到户外探寻春天的气息——或在田野踏青,或在郊外放风,这些郊游活动便被称为“踏青” 。踏青,又叫春游 。古时叫探春、寻春等 。
传说,在很早以前就有清明踏青这一活动了 。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 。”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行 。杜甫有“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的诗句 。到了宋代,踏青之风盛行 。宋着名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就极其生动地描绘出以汴京外汴河为中心的清明时节的热闹情景 。在这一画卷,画面人物就达 550多人,牲畜50余头,船20多艘,车、轿20多乘 。清明踏青之盛况,可见一斑 。
由于全国各地春天到来的时间不一,因而踏青节也就有先有后 。农历二月二为福建一带的踏青节,三月三为陕西一带的踏青节 。北京、东北由于春来得特别迟,到了五月初五才开始踏青 。由于踏青是一项有意义的习俗,因此代代流传 。
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 。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 。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 。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 。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 。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着户上,百鬼不入家 。”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 。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 。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 。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 。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放风筝
放风筝 。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 。清人潘荣陛所着《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 。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 。”古人还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 。《清嘉录》中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 。”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 。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
清明的诗词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清明日》左河水
年欢未尽又清明,雨燕声咽柳失魂 。
寂静青山人陡涌,冥钱纸烛祭先陵 。
《 清明》左河水
柳垂阡陌雨沉沉,千里子孙赶上坟 。
处处青山烟雾起,焚香祭拜悼先人 。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另有一说为此诗描写的是在清明前一天的寒食节 。)
《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
《清明》(宋)王禹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
《寒食上冢》(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
【清明】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

清明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