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盗汗的原因


宝宝盗汗的原因

文章插图

宝宝盗汗的原因
1、宝宝盗汗的原因
喂养及护理不当:体质弱的宝宝常常在白天活动时或夜间入睡后,在头、胸、背部成片状出汗,这往往是由于喂养不当或消化吸收不良而造成的 。此外,给宝宝穿得过多或盖的被子过厚也会引起多汗 。缺钙:表现为入睡后的前半夜,头部明显出汗 。由于枕部受汗液刺激,婴儿经常在睡觉时摇晃头部,与枕头摩擦,结果造成枕部头发稀疏、脱落,形成典型的“枕秃” 。
疾病:宝宝患病后期、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往往盗汗,这是因为体质虚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如结核:宝宝患了结核病不仅前半夜出汗,后半夜及天亮前也出汗 。佝偻病:患佝偻病的宝宝在入睡后就开始多汗,尤其是头部,能湿透枕席或枕巾,并伴有枕秃和惊哭 。低血糖:如果宝宝常在天亮前出现多汗,同时伴有面色苍白、脉搏细弱而快,则有低血糖的可能,这时可给宝宝喝些糖水或进食些糕点,即可纠正 。宝宝患贫血、风湿、类风湿等疾病时也可引起汗多现象 。总的来说,宝宝盗汗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排除某些疾病引起的多汗 。

2、宝宝盗汗的的症状
脾虚易感的小儿通常表现为生长发育较正常儿童差 。并会出现自汗盗汗,夜啼,厌食,头发稀疏缺少光泽,面色苍白,或萎黄,大便不凋(或干燥或不成形),倦怠乏力,手足不温,或手心热,经常感冒,咳嗽等症状 。舌质淡,苔薄或有剥脱苔,脉细无力 。化验检查可有贫血,免疫球蛋白低下,微量元素缺乏 。对于脾虚易感儿,中医多主张积极治疗其本,即健脾补气固本,以减少或杜绝呼吸道再感染的发生 。常用的方法有健脾益气、扶正固表、益气养阴 。
3、宝宝盗汗怎么办
即使小儿偶尔有一二次大盗汗,也不必过分担心,盗汗所丢失的主要是水份和盐份,通过每日的合理饮食是完全可以补充的 。对于病理性盗汗的小儿,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缺钙引起的盗汗,应适当补充钙、磷、维生素D等,并应做到以下几点:多接触日光,包括户外光线及反射的光线 。可在户外活动,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 。大力提倡母奶喂养 。早产儿、双胎,经常腹泻或有其他消化道疾病的小儿应注意加用维生素D 。北方农村或寒冷的地区要按计划地采取“夏天晒太阳,冬天吃D剂”的预防佝偻病措施 。

宝宝盗汗怎么按摩
1、按摩腹部,揉中脘,补脾土(拇指指末节指腹螺纹面),按揉足三里穴 。
2、耳穴选肺、脾、皮质下穴,按摩出现热胀感而止,每穴60下,10天为一疗程 。或选上述穴位贴耳豆,保留15~20天 。
3、点按、弹拨足三里、足三里、太溪穴各1分钟 。
4、患儿仰卧,家长以大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揉拿四肢内侧面2~5分钟 。
5、患儿俯卧,家长以大拇指按揉心俞、肺俞、脾俞、肾俞穴各1分钟 。
6、以大拇指掐阴郄穴30次 。

宝宝盗汗的食疗
1、 泥鳅汤:用泥鳅120克,热水洗去粘液,剖腹去除肠脏,用油煎至金黄色,加水2碗煮至半碗,放入精盐少许调味,饮汤吃肉,每天1次,小儿则分次饮汤,不吃鱼 。连服3-5天 。有补气益阴之效 。适用于盗汗者食用,民间常用治疗小儿盗汗,功效显著 。
2、 豆豉酒:取豆豉250克、米酒1公斤,先把豆豉炒香,放入米酒中浸泡3-5天后饮用,每次2汤匙,每天2次 。有和血益气,解烦热等功效 。适用于盗汗者饮用 。
3、 糯米煲猪肚:每次用糯米500克、猪肚1个,把米放入猪肚内,用线结扎,加水适量,共煲1小时,调味后吃见风使舵喝汤,再将糯米晒干捣碎,分10次煮粥食用,每天1次 。有补中益气、剑阴止汗等功效 。适用治疗盗汗、自汗 。
【宝宝盗汗的原因】4、 红枣乌梅汤:取红枣15枚、乌梅10枚,水煎服,每天1次 。有益气敛阴、止汗之效 。连服10天,对盗汗有疗效 。

宝宝盗汗的原因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