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有踏青插柳的习俗吗


清明节有踏青插柳的习俗吗

文章插图
清明是扫墓祭祖的日子,所以,民间也称清明节为“鬼节”“冥节” 。旧时,百姓均有上坟之风俗 。还有些地方有百姓有踏青的活动,下面来看看清明节有踏青插柳的习俗吗?
清明习俗主要有扫墓祭祖、寒食赐火、插柳戴柳、春游踏青、蹴鞠、荡秋千、放风筝、斗禽、拔河、赠画蛋、吃青团、吃红藕、植树等,当然最主要习俗是祭拜祖先,悼念亲人 。插柳戴柳则与古人祛鬼辟邪观念有关,柳在古人心中有辟邪祛鬼的功能,佩戴能防鬼侵害 。据记载,清代民间还有“清明不插柳,红颜成皓首”的谚语,可见过去插柳戴柳是清明必备装饰 。
此外,清明前后风和日丽,正是春游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植树的好日子 。民俗学者认为,随着清明节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清明丰富的文化内涵会逐渐回归民众生活 。
在北方尤其聊城一带,清明节正值柳树发新芽的时节 。60后、70后的人都记得,清明节这天,在农村,家家户户均于凌晨折柳插于门框两边、窗上、梁上、床铺的席后面等地方都插上柳条,有的还给耕牛和狗带上特编的柳条圈 。插柳的目的是令马蜂、蝎子敬而远之,不敢蜇人 。农家老太太还有用柳条抽打墙壁、灶间、席后、床下、旮旯的风俗,一边抽打一边念道: “一年一个清明节,柳条单打青帮蝎,白天不准门前过,夜里不准把人蜇 。” 还有很多小孩子将嫩柳条截成段,将柳 皮 拧 下 来 做 成 哨 子 ,吹 得“ 呜 呜 ” 响,寓意警示蝎子、马蜂不要靠近,也让年幼的孩子们自得其乐 。
以前,民间还有“清明不插柳,红颜成皓首”的俗语,意思是,清明的时候不插柳枝,即便是漂亮女子也会变成老太太 。还有一种说法是,插柳能吸引阳气,迎吉祥、避邪祟 。同时,又有勉励人们珍惜光阴之意 。
【清明节有踏青插柳的习俗吗】清明节,门户上插柳条是多年来的传统民俗 。不过,近几年这种民俗情节似乎越来越淡 。在农村或郊区偶然可见折柳插于门户的习俗 。在临清,清明节除了祭扫上坟外,还有一个习俗是“扎青”,早饭打点儿菠菜汤、韭菜汤之类的,算是“见了青” 。

清明节有踏青插柳的习俗吗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