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明节要踏青


为什么清明节要踏青

文章插图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 。清明节祭祖活动往往在郊外进行,人们把祭祖扫墓和郊游踏青结合起来,既追思先人,又健康身心 。那么为什么清明节要踏青呢?
中国的踏青习俗由来已久,传说远在先秦时已形成,也有说始于魏晋 。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 。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 。”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行 。到了宋代,踏青之风盛行 。
“佳节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 。”清明时节,春暖花开,春和景明,正是人们出户郊游“胜日寻芳”的好时节,所以国人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 。不过,这一习俗的形成最初却不是因清明节,而是与早于清明的上巳节有关 。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四大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人们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带上水果食品、纸钱等物品来到墓地,将供品摆放在墓地前面,将纸钱焚化,为坟墓添一些新土,然后再在墓前磕头祭拜,就可以收拾供品打道回府了 。
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风中摇曳的杨柳,总能给人一种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感觉 。自汉朝以来,人们就逐渐形成了折柳赠别的习俗,借此互祝平安,因“柳”与“留”谐音,所以也取恋恋不舍、尽情挽留之意 。同时希望离别的亲友,到了他乡也如离枝的柳条,能够很快地生根发芽,随处存活,这些都寄托着对亲友的美好祝福之情 。
【为什么清明节要踏青】当然清明节还有放风筝、踢蹴鞠、吃团子等习俗,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当然除了风俗以外,清明节还是有一些禁忌要值得注意的,尤其是一些扫墓时的忌讳 。比如不能对坟墓拍照;不能带坟墓周边的花草树木或者祭祀贡品回家;婴幼儿和孕妇等最好避免清明的扫墓活动,因为这些人身体都比较弱,不适合到阴气重的地方 。

为什么清明节要踏青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