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的风俗_元宵有哪些习俗


元宵的风俗_元宵有哪些习俗

文章插图
导读:元宵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除了意味着团圆,还包含着浪漫 , 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 。一起来看看元宵有哪些习俗吧 。
1、吃汤圆
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 。汤圆,又名“汤团”、“元宵” 。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亦称“汤圆子”、“乳糖圆子”、“汤丸”、“汤团”,生意人则美其名日:“元宝” 。宋元元初时 , 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 。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 。
2、猜灯谜
玩灯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项目 。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 。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 , 并有谜格24种 , 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 , 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
3、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 。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
4、观灯
【元宵的风俗_元宵有哪些习俗】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此后 , 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 。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 。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 , 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 , 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 。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

元宵的风俗_元宵有哪些习俗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