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由来


太极拳的由来

文章插图

太极拳的由来
1、太极拳的由来
太极拳在早期曾被称做“长拳”,意为演练起来滔滔不绝 。也被称做“绵拳”,意为绵绵不断,柔中寓刚 。还有称做“十三势拳”的,意为捋、挤、按、采、捌、肘、靠、进、退、顾、盼定十三势为其基本内容 。
究其起源,也传说不一,有说唐代许宣平所创 。也有说元末明初湖北武当山道士张三丰所传 。据武术界较为公认的是,太极拳为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王廷所创 。
太极拳的创编是为了人们养生和娱乐,因此太极拳的拳理拳法总结了人们的日常养生经验,与武术相结合,形成太极拳 。
“太极”一词源出《周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宋朝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
2、太极拳的基本功
2.1、活臂
太极拳练得好坏,上肢臂手的操作非常重要 。松肩、坠肘、坐腕、舒指、亮掌,这些通常习惯性的要领外,要特别注意把握两点:用意不用力,松活柔顺,舒展自然 。还有必须以腰带动,不能盲目自动乱动 。
2.2、动腰
初练太极拳常有只见手足动,不见身上动的大毛病,其问题主要就出在不懂不会“动腰”上 。每一拳式的完成必须在腰劲的带动下一起完成达到“上下相随”的要求,主宰于腰是指如何动腰,简单来说,主宰于腰就是“动腰”,这里还可以明显看出,全身动作,起动在腰,腰就是火车头,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
3、练习太极拳的要点
手上三不动:手上三不动,即在推手技击中,与对方接手,在接触点上要不动、不丢、不顶 。手上三不动是笔者在多年触点上要不动、不丢、不顶 。手上三不动是笔者在多年修炼身知体悟中,身上三不动功夫的延伸舒展到手销,是太极拳周身上下综合功力在手上的反映 。
肢体三不动:手动脚不动,脚动手不动,手脚齐动,在太极拳的体用结合实践运用中,练拳、推手、技击,在大多情况下,均为手动脚不动,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手脚上下同时运动 。
周身内外三不动:练拳、推手、技击三不动:一不要有动意,二不主动,三不妄动 。相反,最忌动意在先 。在推手、技击实战运化中,身上主动,主动上前、主动后退、主动出击、妄动化解来力 。
打太极拳的好处
1、有助于心血管系统健康
练习太极拳要气沉丹田,腹式呼吸时膈肌和腹肌收缩与舒张,促进血液循环 。
2、加强肌肉骨骼系统运动
太极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弧线动作,也使得全身肌肉群和肌肉纤维运动加强,使关节囊和关节韧带在肌肉的牵拉运动中得到良好锻炼,加强了关节的稳固性、柔韧性和灵活性 。太极拳的练习对于畅通经络、刺激穴位等都十分有益 。
同时,肌肉活动时毛细血管充分开放,加速静脉和淋巴的回流速度,改善微循环,从而减轻心脏负担,有助于保持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健康 。
3、增强呼吸机能
深长细缓的呼吸特点,对提高肺部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有良好作用 。长期练习者,呼吸频率会减少,肺活量和呼吸差会增大 。
4、促进物质代谢
神经系统对内脏器官调节过程的改善,对肠胃也起到按摩作用,促进肝内血液循环,增强肾上腺素的分泌功能,改善体内的物质代谢 。
太极拳推手的技巧
【太极拳的由来】1、合拍
对方向我发手时,我应按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的原则顺应其势,不丢不顶,接住彼手,引进使其落空,待其力尽,必有回意,我即可顺势而发 。也就是收到后就是放,转化并不明显,但是要掌握这一时刻,才能顺势发出 。
2、牵动
引进对方来手时如对方来手停止不前,对方重心稳定,我若发劲必然效果不佳,难将对方发出,我应牵动对方来手,使其重心前倾,对方必急回撤,我即顺势而发,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
3、骤发
对方一有回意,我即以爆发力骤然发劲,如迅雷闪电,疾风骤雨,引发之间,合而为一,使对方在毫无思想准备下骤然被发出,不及走化 。故牵动手法更能得到顺势借力的效果 。
4、寸劲
向对方发动时,应以在极短之时间发出的大之劲发之才能将对方发之致远,即所谓“寸劲” 。这样就会使对方猝不及避,不易走化 。

太极拳的由来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