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疼痛对神经的影响


长期疼痛对神经的影响

文章插图

长期疼痛对神经的影响
1、长期疼痛对神经的影响
近年来的神经生物学研究已经表明,长期存在的疼痛刺激可直接损伤神经系统,形成慢性神经源性疼痛,这是慢性疼痛性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 。
典型的疼痛性疾病有截肢后的幻肢痛和残端神经痛、外伤后损伤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截瘫后神经痛、卒中后神经痛、中枢性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带状泡症病毒后遗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偏头痛、肌紧张性头痛、颈源性头痛、痛经、椎间盘源性疼痛、慢性腰背痛等等 。
这些疼痛性疾病在临床各科的教科书中早已分别作为疾病被描述 。只是目前仍被部分医生认为“所有的疼痛都是疾病的临床症状,病好了疼痛也就没有了”,没有给与应有的重视 。
2、长期疼痛对认知的影响
疼痛对个体心理的影响首先表现在认知功能上 。慢性疼痛病人常伴随认知能力的下降,其中, 注意和记忆两种认知能力受疼痛影响较大 。当个体经受疼痛刺激时, 其注意的选择性和持续性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疼痛对选择性注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疼痛使个体更加偏向注意与疼痛有关的刺激 。
慢性疼痛病人经常抱怨他们的记忆力下降 。大量的研究也证实, 无论是临床疼痛还是实验室疼痛都会损害个体的记忆功能 。研究结果发现疼痛病人对这三种词汇的记忆成绩都比正常人差, 说明疼痛病人的自由回忆和再认两种记忆功能都受到损害 。并且, 疼痛病人的工作记忆也比正常人差 。
【长期疼痛对神经的影响】
3、长期疼痛对情绪的影响
作为一种复杂的个体主观感受, 疼痛不可避免地会引起个体的情绪反应 。大量的消极情绪与疼痛相伴而生, 其中, 抑郁和焦虑最具代表性 。临床上, 疼痛常与焦虑同时出现 。44%~51%的慢性纤维肌痛病人有焦虑症状) 。相对于正常人, 周期性腹痛病人更加焦虑 。大量研究发现疼痛也与抑郁相关 。并且, 疼痛与抑郁的关系比疼痛与焦虑的关系更加密切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慢性疼痛病人抑郁症的发病率是52%, 并且有65%的抑郁症患者有疼痛症状 。
这说明疼痛和抑郁可能互为因果, 相互促进 。慢性疼痛和抑郁可能通过反复的恶性循环相互影响:疼痛增加不愉快感, 促使个体记忆起不愉快的事情; 反过来, 这些不愉快的事情又加剧疼痛 。

疼痛的分类
公认的分类方法基于神经生理学机制、时间、病因或影响部位 。
疼痛的神经生理学分类基于推断的疼痛机制,主要有两种:伤害感受性疼痛和非伤害感受性疼痛 。伤害感受性疼痛又分为躯体疼痛和内脏疼痛;非伤害感受性疼痛又分为神经病理性疼痛和心理性疼痛 。
按疼痛持续时间可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急性疼痛发生于创伤或手术后,有自限性,当组织损伤恢复后即减轻,若不减轻即可发展为慢性疼痛 。慢性疼痛指持续时间超过急性损伤或疾病的正常痊愈时间,间隔几个月或几年就复发的疼痛,也可简单定义为持续时间超过六个月的疼痛 。慢性疼痛能影响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就业、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等 。病因分类更注重引起疼痛的原发疾病,如可分为癌性疼痛、关节炎疼痛、及镰状细胞疾病的疼痛等 。前者占疼痛病人的20%~50% 。
按发病部位可分为头痛、肩痛、腰痛和腿痛等等 。在大多数调查,腰痛占很大比例 。在英国,去医院的病人中有20%是治疗腰痛 。

疼痛的形成原理
痛感的形成过程一般分为许多步骤:
接触刺激——刺激可以是机械的(压力、冲击或者剪切伤)或化学的(烫伤) 。
感受——神经末梢感受到刺激 。
传输——神经将信号发送至中枢神经系统 。信息的传输过程通常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许多神经元参与 。
疼痛中枢接收信息——大脑接收信息,以便进一步处理和行动 。痛觉使用的神经通路,与一般的知觉(如对接触、压感或温度的知觉)不同 。对于不引起疼痛的刺激,最先激活的神经元群组是普通的神经感受器 。而当刺激引发疼痛时,痛觉感受器最先激活 。

长期疼痛对神经的影响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