酚类物质暴露致白细胞总数减少调查分析


酚类物质暴露致白细胞总数减少调查分析

文章插图
导读:某研究所5名科研人员在“超临界流体技术处理回收废水和废弃物中难分解有害化学物质”课题执行过程中 , 利用苯酚(OH-Ar)、邻氯苯酚(OCP)和邻硝基苯酚(ONP)进行萃取处理模拟试验时感到周身不适,集体前往某医院就诊 。经临床检查白细胞总数(WBC)有不同程度下降 , 就此来我所咨询 。经现场卫生学调查并综合临床资料,认为此WBC下降征象应属吸入酚类物质所致职业性损害 。……
某研究所5名科研人员在“超临界流体技术处理回收废水和废弃物中难分解有害化学物质”课题执行过程中,利用苯酚(OH-Ar)、邻氯苯酚(OCP)和邻硝基苯酚(ONP)进行萃取处理模拟试验时感到周身不适,集体前往某医院就诊 。经临床检查白细胞总数(WBC)有不同程度下降,就此来我所咨询 。经现场卫生学调查并综合临床资料,认为此WBC下降征象应属吸入酚类物质所致职业性损害 。调查分析如下 。
1现场卫生学调查
该课题研究是在自制0·3 L超临界流体萃取机(简称0·3 L装置)上执行的 。分为样品预处理和上机萃取两个步聚 。先将OH-Ar、OCP或ONP(酒精溶解)分别按4·94,6·27 ,  2·60 g加入50 g土样中拌匀,然后移入布袋上机 。实验室通风不良,0·3 L装置上各高压管路接头处因密封不严时有雾状气溶胶泄出 。在漏气不影响萃取釜升压的情况下,一般不作处理 。据介绍,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可闻到较强的异味,气味较重时佩戴面罩,多数情况下不作特殊防护 。1997年8月底执行OH-Ar试验,时间为1天 。自1998年2月下旬、3月下旬起依次执行OCP、ONP试验至5月底结束,断续总计时间分别为10天和18天,每天4~10小时不等 。试验为纯物理过程 , 不存在其他化学反应 。暴露者在试验执行过程中无特殊药物服用记载 。5人中4男1女(分别称为某甲、某乙、某丙、某丁和某女),某甲某乙两人直接操作0·3 L装置 。余3人辅助操作,间或脱离暴露 。
【酚类物质暴露致白细胞总数减少调查分析】2病例分析
2·1起病过程
5名暴露者1998年2月执行OCP试验初始即出现嗓子痛、头痛、头昏、乏力等自觉症状,1个月后执行ONP试验时上述症状加重,被迫于5月底终止试验 。后因暴露者全体除嗓子疼痛缓解外其余症状未见好转,于7月初首次集体前往医院检查 。
2·2临床资料
首次集体就诊时,内、外、皮肤科检查除见咽部不同程度充血外,未查出其他阳性体征 。实验室检查包括尿常规、血生化、肝功、B超等项目在内均无明显异常,血细胞分析仅2名直接暴露者WBC略低,未进行特殊处理 。某乙在其后的复诊中因WBC逐步下降于11月底住院治疗 。课题组余员于某乙住院3天后再次集体前往同一医院体查,血细胞自动分析16项参数中可见WBC普遍下降(见表1),除某丁的在正常范围,其余人均超过正常值低限,并开始接受常规“升白”药物治疗,某甲同时被医院收治 。通过三个月疗程,4人自觉症状减轻, WBC回升至正常,但某甲停药后又出现反弹 。某乙经治疗无明显好转,除6次血细胞检查中有4次PLT略低外(86×109~95×109L),肝功、B超、血生化等复查结果未见异常 , 1999年2月行骨髓检查,血涂片分类正常 , 随后于4月出院继续门诊观察 。
3讨论
事件发生的当时 , 由于没有职业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及时参与处理,故缺乏现场酚类物质浓度、血或尿酚、高铁血红蛋白等检测资料 。但事件的发生具有暴露史明确,受害人员自觉症状一致, WBC减少呈群发性,且随个体暴露机会增多而递减等特征,因此可以认为此征象属中毒反应 。职业中毒相关文献对由苯酚及其衍生物引起WBC减少的记载尚不多见 。本次事件,中毒者的WBC减少、分类正常与所见报道[1,2]不符,这可能与涉及到的酚类物质品种以及临床检测时间不同有关 。从试验记录来看,本次事件以OCP和ONP暴露为主,究竟哪种物质对WBC下降影响较大尚难判定 。调查发现, WBC异常改变的群体低峰值在脱离暴露后半年左右出现,具有滞后性,且中毒严重者预后较差,这一现象应在职业医学临床实践中引起重视 。

酚类物质暴露致白细胞总数减少调查分析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