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原理


动脉硬化原理

文章插图

动脉硬化原理
1、动脉硬化原理
1.1、脂质浸润学说 认为本病的九一与脂质代谢失常密切相关,其本质是动脉壁对从血浆侵入的脂质的反应 。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动脉壁出现楼板样斑块,而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则是构成粥样斑块的主要成分 。虽然动脉壁也能合成胆固醇和其他脂质,但近年来对动脉壁和内皮细胞的生理和病理研究以及对粥样硬化病变的组织化学和免疫化学检查的结果,证实粥样斑块中的脂质主要来自血浆 。
1.2、损伤反应学说 认为粥样斑块的形成是动脉对内膜损伤的反应 。动脉内膜损伤可表现为内膜功能紊乱如内膜渗透过增加,表面容易形成血栓 。也可表现为内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 。长期高脂血症,由于血压增高、动脉分支的特定角度和走向、血管局部狭窄等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所产生的湍流、剪切应力,以及由于糖尿病、吸烟、细菌、病毒、毒素、免疫性因子和血管活性物质如儿茶酚胺、5-羟色胺、组织胺、激肽、内皮素、血管紧张素等的长期反复作用;都足以损伤内膜或引起功能变化,有利于脂质的沉积和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而形成粥样硬化 。
2、引起动脉硬化的常见原因
2.1、高血压
高压血流长期冲击动脉壁引起动脉内膜机械性损伤,造成血脂易在动脉壁沉积,形成脂肪斑块并造成动脉硬化狭窄 。血压不控制,心肌梗死发生率提高2~3倍,脑卒中则约4倍 。
2.2、高脂血症
血中脂肪量过高较易沉积在血管内壁形成斑块,造成动脉硬化狭窄 。
2.3、糖尿病
糖尿病人的脂肪代谢会出现问题,血液中运送脂肪的蛋白质(称做脂蛋白)会产生变性,在运送过程中脂肪容易沉积在血管内壁形成脂肪斑块 。
3、动脉硬化如何预防
3.1、扩张血管
可选用的药物如下:单硝酸异山梨醇及其缓释胶囊、硝基地平缓释片(拜新同)或地尔硫卓(合心爽缓释片) 。
3.2、调节血脂
在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的基础上,血脂仍高于正常时,可用调脂药 。①降低甘油三脂的药物有非诺贝特、阿伐他汀或吉非罗齐 。②降低胆固醇的药物有辛伐他汀、氟伐他汀或普伐他汀 。③中药如血脂康、脂必妥等也有一定的调脂作用 。
动脉硬化的危害
1、大脑的危害
最常见的是脑功能衰退,轻者头晕、头痛、耳鸣、记忆力下降等,重者发展为认知功能障碍,直至程度不等的(血管性)痴呆 。脑动脉硬化所引起的动脉瘤破裂,则可以引起脑出血 。
更为常见的是脑动脉或颅外动脉的急性闭塞(血栓形成),即急性脑梗塞 。出血或血栓形成均可引起肢体偏瘫、失语等症状 。
2、心脏方面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心肌缺血,临床上称之为冠心病,可以表现为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和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
3、肾脏方面
肾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单侧或双侧肾动脉狭窄、血栓形成和肾脏缺血,可以导致继发性顽固性高血压、肾脏萎缩、肾功能损害和衰竭 。高血压引起的肾小动脉硬化,同样可以引起蛋白尿、肾功能损害和衰竭,即尿毒症 。
治疗动脉硬化的偏方
1、首乌延寿方:主要用于养血平肝,原料及制法:首乌、桑椹子、半夏、甘草各15克,天麻、煅石决明、怀牛膝、丹参、炙龟版、云茯苓各10克 。并发冠心病,加瓜蒌皮、藏红花、泽泻;并发高血压,加玉米须、夏枯草、草决明;并发高脂血症,加山楂、葛根等 。水煎服,每日—剂 。
2、米醋萝卜菜:近几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白萝卜可以降胝血脂、软化血管、稳定血压,能够防治高脂血症、脂肪肝、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疾病 。此方具有辛凉解表,消食解毒 。用于治疗便秘、高脂血症、脂肪肝、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功效,也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 。
【动脉硬化原理】原料及做法:生白萝卜250克、米醋适量 。将萝卜洗净切成小的薄片,放花椒、食盐少许,加米醋浸4小时即可 。食用时淋香油 。可当佐餐食用,每日2次 。

动脉硬化原理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