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上肠息肉如何分型


组织学上肠息肉如何分型

文章插图
【组织学上肠息肉如何分型】导读:肠息肉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家族遗传因素、炎症及其他慢性刺激、种族、饮食成分及结构等因素有关 。……
大肠息肉系结肠和直肠隆起性病变的总称 , 是根据触诊、结肠镜观察或X线钡餐灌肠检查而作出的临床诊断 。大肠息肉临床表现不一,早期可无任何症状,一般临床表现可有腹痛、腹泻、便血、大便中可含有粘液 , 或伴有里急后重感 。
1、淋巴性息肉
淋巴性息肉亦称良性淋巴瘤,多见于20-40岁成人,亦可发生于儿童,男性略多,多发于直肠,尤其是下段直肠,多数为单发 , 亦可多发 , 大小不等,直径可自数毫米至3-4厘米 。表面光滑或分叶状或有表浅溃疡形成 。多数无蒂,有蒂时亦短粗 。组织学上表现为分化良好的淋巴滤泡组织,局限于粘膜下层内,表面覆盖正常粘膜 。可以看到生发中心,往往较为扩大,有核分裂像,但周围淋巴细胞中无核分裂像,增殖的滤泡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淋巴息肉不发生癌变 。较少见的是良性淋巴性息肉病 。表现为数量很多的淋巴性息肉 。呈5~6厘米的小球形息肉,多发病于儿童 。组织学变化于淋巴性息肉同 。
2、炎症性息肉
炎症性息肉又名假息肉,是肠粘膜长期慢性炎症引起的息肉样肉芽肿,这种息肉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⒚装土〖布俺岷说炔〉牟”涑Φ乐?。常为多发性,多数较?。?直径常在1厘米以下,病程较长者,体积可增大 。外形多较窄、长、蒂阔而远端不规则 。有时呈桥状,两端附着与粘膜,中段游离 。组织学表现为纤维性肉芽组织,上皮成分亦可呈间叶样变 。
3、幼年性息肉
约90%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以男孩为多见 。外观为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 。90%生长于距肛门25厘米的范围内 , 直径多数小于1厘米,绝大多数有蒂,约25%为多发性,组织学上表现为分化好而大小不规则的腺体,有的形成囊性扩张,中贮粘液,间质增生,并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有时表面有溃疡形成 。
4、增生性息肉
增生性息肉是最常见的一种息肉,又名化生性息肉 。分布以远侧大肠为多,一般均较小,直径很少超过1厘米,其外形为黏膜表面的一个小滴状凸起,表面光滑,基底较宽,多发性亦常见 , 组织学上次种息肉是由增大而规则的腺体形成,腺体上皮细胞增多造成皮皱缩呈锯齿形,细胞核排列规则,其大小及染色质含量变化很小 , 核分裂较少见 。其重要特点是肠腺隐窝的中、下段都有成熟的细胞出现 。增生性息肉不发生恶变 。
5、腺瘤
结肠腺瘤是大肠的良性上皮肿瘤 。根据组织学结构分成三种类型即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混合型腺瘤 。
①管状腺瘤
是圆形或椭圆形的息肉,表面光滑或有分叶,大小不一,但大部分直径在1厘米以下 。80%有蒂 。组织学表现为多数管状腺腺体 , 未成熟细胞分布于腺体的所有水平 。可有不同程度的间叶样变,有时亦有少量乳头增生 。其癌变率在5%左右 。
②绒毛状腺瘤
较管状腺瘤少见,绝大多数为单发 。一般体积都较大,直径大多在1厘米以上 , 大部分为广基,约10-20%可以有蒂 。表面呈暗红色,粗糙或呈绒毛状突起或小结节状 , 质软易碎,触之能活动 , 如触及硬结或固定,则表示有癌变可能 。分布以直肠最多 , 其次为乙状结肠 。组织学表现为上皮呈乳头样生长,中心为血管结缔组织间质,亦伴随上皮一起增生,分之成乳头样生长,上皮细胞多间变明显 。其癌变率较管状腺瘤大10倍以上 。
③混合型腺瘤
是同时具有上述两种结构的腺瘤 。其癌变率介于管状腺瘤与绒毛状腺瘤之间 。

组织学上肠息肉如何分型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