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产后血晕


第二节 产后血晕

文章插图
……
产妇分娩后突然头晕眼花,不能起坐,或心胸满闷,恶心呕吐,或痰涌气急,甚则神昏口噤,不省人事,称为 。产后血晕 。,又称 。产后血运” 。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产后出血引起的虚脱、休克,妊娠合并心脏病产后心衰,或羊水栓塞等病症,是产后危急重症之—,若救治不及时,往往危及产妇生命 , 或因气血虚衰而变生他疾 。
[病因病机]
主要病机不外虚实两端,阴血暴亡,心神失养,或瘀血停滞,气逆攻心 。
一、血虚气脱
新产元气虚惫,或因分娩伤损胞宫,血去过多,营阴下夺,气随血脱,心神失养,致令血晕 。
二、血瘀气逆
产后胞脉空虚,寒邪乘虚内侵,血为寒凝,瘀滞不行,恶露涩少 , 血瘀气逆,扰乱心神 , 而致晕厥 。
[辨证论治]
产后血晕的治疗,首当辨其虚实,分清脱证与闭证 。本病属产后 。三冲”范围,无论虚实都属危急重症,均须及时救治 , 必要时,中西医结合抢救 。
一、血虚气脱型
主要证候:新产去血过多,突然昏晕 , 面色苍白,心悸馈闷,甚则昏不知人 , 眼闭口开 , 手撒肢冷,冷汗淋漓,舌淡,苔少,脉微欲绝或浮大而虚 。
证候分析:血去过多,心失所养,神明不守,则令昏晕,心悸愦闷,或昏不知人;阴血暴脱,不能上荣于目,则瞑冒眼闭;气随血脱,脾阳衰微,故面色苍白,口开 , 手撒肢冷;营阴暴虚,孤阳外泄,则冷汗淋漓 。舌淡,苔少.脉微欲绝或浮大而虚,为血虚气脱之征 。
治疗法则:益气固脱 。
方药举例:清魂散(《丹溪心法》) 。
人参、荆芥、泽兰叶、川芎、甘草
方中人参、甘草补气固脱;荆芥理血升散以达清空;川芎活血上行头目 , 合泽兰辛散芳香以醒神 。全方共凑益气固脱醒神之效 。
心清神醒之后 , 继之则应大补气血,方用加味当归补血汤(《医理真传》)去葱白、甜酒,加人参、熟地;黄芪当归鹿茸麦芽炮姜炙草葱白甜酒
二、血瘀气逆型
主要证候:产后恶露不下,或下也甚少,小腹疼痛拒按,甚则心下满闷 , 气粗喘促,恶心呕吐,神昏口噤,不省人事,两手握拳,面色青紫,唇舌紫黯,脉涩有力 。
证候分析:新产感寒,内袭胞中,余血浊液遇寒则凝滞,停蓄于内不得下出 , 故恶露不下,或下也甚少;瘀血内阻,故小腹疼痛拒按;败血停留 , 气机不畅 , 逆上攻心、攻肺、攻胃,攻心则扰乱神明,清窍闭塞,以致神昏口噤,不省人事,攻肺则肺失清肃之职,症见心下满闷,气粗喘促,攻胃则胃失和降 , 而见恶心呕吐;瘀血内停,筋脉失养而拘急,故两手握拳 , 为闭证之象 。面色青紫 , 唇舌紫黯,脉涩有力,为血瘀之征 。
治疗法则;活血逐瘀 。
方药举例:夺命散(《妇人大全良方》)加当归、川芎 。
没药、血竭
方中没药、血竭活血理气,逐瘀止痛,加当归、川芎以增强活血行瘀之力 , 瘀去则气机条畅,逆气可平,晕厥除则神自清 。
若血瘀里实,症见大便燥结,腹满胀痛,神昏谵语者,宜祛瘀通腑,方用牡丹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牡丹皮、大黄、芒硝、冬瓜子、桃仁
【第二节 产后血晕】方中大黄、桃仁、牡丹皮活血行瘀;芒硝软坚散结,与大黄配伍能通腑泻热;冬瓜子清利湿热排脓 。

第二节 产后血晕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