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毒事件追踪:药物剂量超标成罪魁


川中毒事件追踪:药物剂量超标成罪魁

文章插图
导读:15日,据最新消息 , 四川内江市东兴区通报了此次预防服药不适事件的初步结论,表示尚未查出与药品质量有关 , 成人服用后不适属该药物的正常药物反应,16岁以下儿童用药和成人用量相当,属于剂量过大 。针对当地对此次事件的初步结论,专访了我国传染病学权威专家、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汪能平教授 。……
导读:15日,据最新消息,四川内江市东兴区通报了此次预防服药不适事件的初步结论 , 表示尚未查出与药品质量有关 , 成人服用后不适属该药物的正常药物反应,16岁以下儿童用药和成人用量相当,属于剂量过大 。
【川中毒事件追踪:药物剂量超标成罪魁】针对当地对此次事件的初步结论,专访了我国传染病学权威专家、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汪能平教授 。
使用药物剂量明显超标 “预防”疟疾却用“治疗”药物
事件发生后,笔者在第一时间联系到我国传染病学权威、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汪能平教授 。
汪能平教授对事件的发生表示惊讶,疟疾在我国发病率和发病人数已大大下降,年发病人数不过百万 。此次发生如此重大的群体性不良反应事件,出乎意料 。根据新闻报道,初步怀疑药物剂量使用错误,不排除药物质量问题 。
汪能平教授表示:根据新闻报道,当地卫生部门在采取的"预防性用药"过程中 , 存在着剂量使用不合理的现象 , "每人服用4粒氯喹和3粒伯氨喹"是属于标准的疟疾治疗用药,而非预防性用药,而且儿童的药量与成人药量相同 。
同时,汪能平教授也表示:疟疾的传染性并不强 。未发病时,做好灭蚊防蚊工作即可,无须使用预防性药物;发病后,可采取每周口服一次周效磺胺的方法预防 。患者日常接触人群也没有传染的风险,没有大面积使用预防性药物 。
一般性接触不会传播疟疾 防蚊灭蚊才是关键
此次事件是因一名出国务工人员感染疟疾回国,当地卫生部门发放疟疾预防用药引起 。汪能平教授表示:预防疟疾,最重要的做好防蚊灭蚊工作,只有在前往疟疾疫区长期学习和工作时候,才有必要服用适量的防疟疾药物,与疟疾患者一般性的接触,不会感染 。
汪能平教授指出:之所以疟疾在非洲的发病率很高,每年近300万人死于疟疾 , 是由于非洲的气候炎热,适合蚊虫繁殖,且大部分地区尚未开发,生活水平低下,导致疟疾肆虐 。而我国的疟疾感染人数已从建国初期的3000余万下降到每年的一百来万,发病率极低 。因此 , 防治疟疾的最好办法就是消灭蚊虫,减少传播载体 。
在亚运即将到来之时,汪能平教授提醒:亚运期间,由于入境人数较多,且部分国家属疟疾高发区域,在遇到间歇性寒热发作患者时 , 应考虑疟疾的可能性 。关于疟疾的诊断非常简单,血涂片镜检可在十分钟内确诊 。
疟疾预防用药有哪些?
疟疾治疗用药种类很多,汪能平教授表示:如需在疫区长期工作或学习,每周服用一次周效磺胺即可,简便有效 。
【相关热点文章导读】川集体中毒事件独家追踪 专家称无需预防性服药拓展阅读:
一、周效磺胺
英文名称:
所属类别: 合成抗微生物药磺胺类
别 名:6-二甲氧嘧啶;法纳西;磺胺-5;周效磺胺 ;磺胺邻二甲氧嘧啶
CAS 号:
分 子 式: C12H14N4O4S 分 子 量:
规 格:BP2009 。
性 状:白色或乳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微溶于水 , 略溶于96%乙醇,不溶于乙醚 。
用 途:本品为超长效类磺胺药物,血液中半衰期为6-8日,用于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及大肠杆菌等的感染、治疗脑膜炎、尿路感染等 。本品还与乙胺嘧啶联合用药,预防和治疗对其它抗虐药耐药的恶性虐疾 。
川集体中毒事件独家追踪 专家称无需预防性服药
http://disease.39.net/a/2010715/1391422.html

川中毒事件追踪:药物剂量超标成罪魁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