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怎么调理


胆囊息肉怎么调理

文章插图

胆囊息肉怎么调理
1、胆囊息肉怎么调理
在手术后的第一天,可以喝一点水,喝水之后没有出现腹胀等不适的情况,那么可以吃一些流食,不过不要喝牛奶和豆浆 。如果吃流食之后没有什么不舒服的症状,那么可以在手术的第二天开始进食一些清淡的半流食,连续两天 。到第四天如果没有出现不适的症状,那么就可以正常吃饭,不过要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而且是低脂和低胆固醇的,最好的利胆的食物 。
2、胆囊息肉的形成原因
饮食生活不规律、经常熬夜也是引发胆囊息肉的重要诱因之一 。因为肝脏分泌胆汁以及胆囊储存并吸收、排空胆汁受饮食状态影响和调节 。长期饮食不规律、熬夜打乱了人体正常的生物钟,容易导致胆汁分泌、胆囊收缩失去规律,久而久之功能失调,导致胆汁淤积,排泄障碍 。
3、胆囊息肉的危害
部分可无任何表现 。
部分可有右上腹隐痛不适感,为慢性胆囊炎表现 。
每年大约2%的“无表现”会出现胆绞痛、急性胆囊炎发作 。引起胆囊壁循环障碍、胆囊积脓、坏疽,甚至胆囊穿孔、腹膜炎 。
小的息肉可经胆囊管排至胆总管、并经胆总管末端排入十二指肠,而每次排石过程均可能损伤胆总管末端的壶腹部括约肌,反复排石则造成胆总管末端狭窄,或胆囊息肉排至胆总管末端嵌顿、继发胆总管息肉、胆源性胰腺炎及急性胆管炎 。严重者急性重症胆管炎及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可危及生命 。
大的息肉嵌顿、压迫胆囊及其邻近器官会形成胆内瘘,如胆囊十二指肠瘘、胆囊横结肠瘘、胆囊胆总管瘘等 。
胆囊癌变 。
胆囊息肉需要手术吗
手术时机选择:胆囊息肉样病变术前有时难以定性 。根据影响“胆囊息肉样病变”恶变危险程度的诸多高危因素,我们提出下列处理原则:
单发病变、直径大于10mm、广基结节或蒂粗大者、位于胆囊颈部、年龄大于50岁 。从统计学的角度看,同时具备以上5点者要及早手术切除,不要等到一切都水落石出再去手术 。
多发病变,伴有胆囊结石,即使有症状,年龄大于50岁,应当积极治疗胆结石,同时定期观察,不必急于手术 。
单发病变,小于10mm,无症状,年龄小于50岁,允许观察、随访;病变增大出现血流信号或形态有变化则应手术治疗 。
直径5mm以上息肉影,多普勒彩超检查病变部位有丰富血供提示为恶性新生物,要早期手术,不应等到10mm以上 。
息肉样病变伴有血液检查cea(肿瘤标记物),测值明显升高且除外其他胃肠道肿瘤者要积极手术 。
胆囊息肉样病变,虽胆壁光滑不厚但有明显症状且反复发作者要密切观察,必要时应早期手术 。
对直径小于5mm无症状患者应间隔3到5个月随访检查 。一旦病变增大症状明显或出现其他手术指征时须行手术治疗 。
治疗胆囊息肉的食疗偏方
1、配方:
双花连胆汤处方:金银花、各20g,柴胡、白芍、厚朴、青皮、制香附、元胡、茯苓、茵陈各15g,黄连、龙胆草、甘草各10g 。每天1剂,分3次服,疗程为30天 。服药期间停用其他药物,禁食肥猪肉及蛋类食品等 。
2、治疗原理:
【胆囊息肉怎么调理】中医认为,胆囊息肉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由于肝郁气滞,疏泄失常,气血运行不畅,久郁成瘀而致;二是因肠胃积滞,运化失常,水湿内停,蕴而化热,上蒸肝胆,使肝失疏泄,久郁成瘀而致 。肝胆经络循行两胁,肝失疏泄,气滞不行故两胁胀痛;木郁克土使脾胃气滞故脘腹胀满或疼痛;湿热内蕴,肝胆气逆故见口苦咽干、烧心 。舌苔黄腻乃肝脾湿热上蒸所致 。本病的治疗原则应以疏肝利胆、清热泻火、健脾祛湿为主 。双花连胆汤方中金银花、野菊花、黄连、龙胆草清热泻火;柴胡、制香附、青皮疏肝利胆;厚朴、前胡、白芍、甘草理气行滞、解痉止痛;茯苓、茵陈清热利湿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泻火、疏肝利胆、健脾祛湿之功效 。

胆囊息肉怎么调理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