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糖尿病遗传


怎样预防糖尿病遗传

文章插图

怎样预防糖尿病遗传
1、怎样预防糖尿病遗传
糖尿病的遗传非常复杂,迄今并未十分清楚 。子女从父母那里可能得到容易患糖尿病的基因,加之一定的环境因素,彼此互相影响,则可能得病 。在这里,环境因素主要充当导火索和催化剂的角色 。在不同的人种或民族,遗传所起的作用强弱并不相同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每一个存在这些危险基因的人都会发生糖尿病 。事实上,大部分人并不会发生糖尿病 。
1型糖尿病父母都可遗传,遗传性父亲比母亲强 。1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可以检测到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以及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患者的兄弟姐妹中这些抗体的阳性率也比无1型糖尿病的兄弟姐妹高,而且这些抗体阳性的同胞更容易患1型糖尿病,抗体滴度越高,患1糖尿病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此,我们也许可以利用这些抗体预测患1型糖尿病的风险 。
2型糖尿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的疾病,而且往往与肥胖、血脂紊乱、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伴随存在 。母亲在2型糖尿病遗传中的作用超过父亲 。如果父母都患有糖尿病,那么子女更容易得糖尿病 。
2、糖尿病的病因
遗传因素
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 。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 。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 。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 。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
环境因素
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 。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
3、糖尿病临床表现
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
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1型糖尿病 。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 。
疲乏无力,肥胖
多见于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 。
糖尿病的危害
肾脏的危害,由于高血糖、高血压及高血脂,肾小球微循环滤过压异常升高,促进糖尿病肾病发生和发展 。早期表现为蛋白尿、浮肿,晚期发生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
心脑血管的危害,心脑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致命性并发症 。主要表现于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广泛小血管内皮增生及毛细血管基膜增厚的微血管糖尿病病变 。血管收缩与扩张不协调,血小板粘聚,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形成高血糖、高血脂、高粘血症、高血压,致使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指数 。
急性并发症,糖尿病危害还包括急性并发症,尿病合并感染:发病率高,两者互为因果,必须兼治 。常见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和肺结核、泌尿系感染和皮肤感染 。危害还在于糖尿病高渗综合症:多发生于中老年,半数无糖尿病史,临床表现包括脱水严重,有时可因偏瘫、昏迷等临床表现而被误诊为脑血管意外,死亡率高达百分之50 。
乳酸性酸中毒危害,患者多有心、肝、肾脏疾病史,或休克、有感染、缺氧、饮酒、大量服用降糖灵史,症状不特异,死亡率高 。
糖尿病饮食注意
1、合理配餐 。每餐食物应丰富有主次,包括主食、副食和汤等,多选用高纤维食物 。
2、定时定量、少量多餐 。早、中、晚三餐的比例以1:2:2为宜,在不改变进食总热量的情况下,两餐之间和睡前可适当加餐 。
3、清淡饮食,不咸不甜 。
4、不动烟酒 。
【怎样预防糖尿病遗传】每个糖尿病患者对饮食治疗的需求都是不同的,他人的经验可以参考,但切勿完全效仿 。只有根据自己的体重和体型,按照饮食原则制定专门的计划,才能“驾”好糖尿病饮食治疗的“马车” 。

怎样预防糖尿病遗传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