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起“加臭剂”污染致噻酚类物质中毒报告


1起“加臭剂”污染致噻酚类物质中毒报告

文章插图
导读:2004年2月20日上午9点,永川市某中学数名学生发生不良反应 。我中心立即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在上级疾控中心的指导下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 。……
2004年2月20日上午9点,永川市某中学数名学生发生不良反应 。我中心立即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在上级疾控中心的指导下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 。
【1起“加臭剂”污染致噻酚类物质中毒报告】1基本情况
某中学距永川城区约3km,与市天燃气公司储气配气站相距直径为500m,20日上午7点50分,储气站添加“加臭剂”液体检查输气管网是否漏气时,挥发气体随风飘进学校 , 臭味较浓 , 先后引起数名学生出现头昏、头痛、恶心、胸闷、腹痛及全身乏力等不良反应;当天下午部分村民也出现头昏、头痛、恶心、胸闷及全身乏力等不良反应 。所有出现中毒反应的病人先后分别入住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永川市人民医院和中医院观察治疗,截至25日止累计入院治疗观察106人次 。经流行病学调查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与不同临床表现见表1~2 。
2现场检测
永川市疾控中心根据现场情况,共设学校大门、篮球场、教学楼底层过道、教学楼一年级一班、二班教室、学校综合楼旁、距学校大门50m农户住宅处、距储气站30m农户住宅处、储气站大门及“加臭剂”库房门口、储气罐旁共10个点,作CO、NO、NO2、H2S、NH4、SO2、Cl等可引起急性中毒的有害气体检测,均未检出 。
3样品检测
重庆市疾控中心20日晚抽取“加臭剂”溶液作化学分析,结果为四氢噻酚、3—乙基噻酚、2 , 3—二氢噻酚、N,N—二甲基硫脲、硫化物等 。
4中毒原因与讨论
噻酚类化学物质为一种有浓烈臭味的无色液体,微有似苯的芳香气味 。分子量84.14 , 加热至850℃不分解,熔点-38.3℃,沸点84.4℃,能溶于醇、醚及其他有机溶剂,不溶于水 。小鼠吸入蒸气2h的LD50为27g/m3,属低毒类物质 。毒性作用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 具有麻醉、兴奋及致抽搐作用,表现为运动性兴奋、共济运动失调、麻醉 , 极高浓度可引起死亡 。此外 , 对造血系统亦有毒性作用,可刺激骨髓中白细胞的生成 。
综上所述,数名中学学生及部分村民(共计106人)出现头昏、头痛、恶心、胸闷及全身乏力等中毒症状 , 是因为持续吸入大量噻酚类物质为主的混合气体所致 。从表1可见中毒年龄主要分布在10岁左右的初中生和50岁左右的村民,这主要是初中生集中在校上课,50岁左右的村民集中居住在距储气配气站较近的地方(直径距离300m左右),而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去了年长者又少出门 。女性多于男性(见表2),主要是女性对噻酚类化学物质较男性敏感所致 。根据入院观察治疗病例的临床表现,均为轻度中毒症状 , 所有病人经对症治疗康复出院后,经3个月的随访未见后遗症 。
目前 , 通过当地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协调处理 , 事态已平息,恢复正常的教学、生产、生活秩序 。

1起“加臭剂”污染致噻酚类物质中毒报告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