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会怎么样


霜降会怎么样

文章插图

霜降会怎么样
1、霜降会怎么样呢
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 。霜降表示天气更冷了,露水凝结成霜 。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为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此时太阳黄经为210度 。霜降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夜晚地面热量散失非常快,温度可骤然下降到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者近地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成六角形的冰晶,色白且结构疏松,即为霜 。
每年10月23日或24日霜降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分云:“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霜降节气温已经很低,白露变成寒露,寒露又要变成霜降了,所以叫“霜降” 。
霜降时节各地的温度也不一样,一般在纬度偏南的南方地区,平均气温多在16℃左右,离初霜日期还有三个节气 。在华南南部河谷地带,则要到隆冬时节,才能见霜 。当然,即使在纬度相同的地方,由于海拔高度和地形不同,贴地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有差异,初霜期和霜日数也就不一样了 。
2、霜降的由来是什么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此时,我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此时树叶枯黄,在落叶了 。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 。”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 。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 。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 。
3、霜降有什么习俗
3.1、赏菊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 。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上有记载 。“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
3.2、登高
霜降时节有登高远眺的习俗 。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可舒缓心情 。天高云淡,枫叶尽染,登高远眺,赏心悦目,但也要有所讲究 。
3.3、农事
“霜降前后始降霜,有的地方播麦忙 。早播小麦快查补,保证苗全齐又壮 。”这是霜降农事谚语里的一段,我们就可以知道在霜降这一天也有农事的习俗 。
霜降吃什么传统食物
1、柿子
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 。
2、鸭
在闽南有一句谚语,叫做“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 。从这句句小小的谚语就充分的表达出闽台民间对霜降这一节气的重视 。
3、萝卜
【霜降会怎么样】山东农谚: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 。秋后萝卜赛人参 。萝卜是种家常菜,也被认为是秋冬的看家菜之一 。
4、牛肉
不少地方都有霜降吃牛肉的习俗 。例如广西玉林,这里的居民习惯在霜降这天,早餐吃牛河炒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萝卜,或是牛腩煲之类的来补充能量,祈求在冬天里身体暖和强健 。
霜降预防哪些疾病
1、高血压
气候变化引起的冷刺激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毛细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增高,进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复发 。
有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最好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药物,以备发病时及早服药 。
2、关节炎
受寒受凉是关节炎的重要诱因之一,特别是风寒湿痹型关节炎患者的疼痛、肿胀症状以及关节僵硬症状都会随着气温下降而加重,个别病情稳定的患者还易因此复发 。
3、血管病
气温降低,一些不爱活动的老年人会出现腿疼、肿胀,多数人会以为是受凉了,其实这可能是老年人下肢血管疾病的表现 。
尤其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因其症状与关节炎相似,很容易被患者误认为是关节炎发作 。不过如果伴有疼痛、发凉或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时,最好去医院骨科和普外科检查一下 。
4、脑出血
研究显示,气温若降低到零下5℃,每百万人的中风病死率每天将达到4.8人,而在17℃时的死亡数为3.2人 。原因是寒冷刺激会使血管猛然收缩,血压升高,使原本脆弱的脑血管破裂而引起脑出血,寒冷易使血黏度增高而致脑栓 。
5、肛肠病
天气转冷后,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北方人都有喜食辛辣的习惯,不少男性还喜欢喝点白酒暖身 。但是如果没有节制,很容易引发内痔出血或肛裂等肛肠疾病 。

霜降会怎么样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