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髓炎与足跟皮肤缺损的治疗


跟骨骨髓炎与足跟皮肤缺损的治疗

文章插图
导读:跟骨骨髓炎治疗困难,复发率高,伴有足跟皮肤缺损的跟骨骨髓炎 , 既要治疗骨髓炎,又要解决皮肤缺损的问题,治疗更加困难 。……
我院1982年4月~1992年8月收治跟骨骨髓炎与足跟皮肤大块缺损患者9例,跟骨骨髓炎者采用病灶清除、拇展肌、小趾展肌肌瓣转移充填死腔,足跟皮肤大片缺损者采用拇展肌岛状皮瓣与腓动脉逆行皮瓣覆盖,取得了满意效果 。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9例,男7例,女2例 , 年龄24~52岁 。跟骨骨髓炎病史最长20年,最短1年 。创伤后骨髓炎5例,血源性者4例 。合并足跟部瘘管者5例,伴有骰骨骨髓炎1例,皮肤大块缺损使整个跟骨裸露者2例,其中1例为L1骨折、不全瘫,神经营养不良,致跟骨骨髓炎及大块皮肤缺损 。细菌培养:金葡菌生长5例,四联球菌生长1例,非溶血性链球菌生长1例,2例无细菌生长 。
1.2治疗方法
1.2.1病灶清除跟骨骨髓炎患者根据X线片提供的病灶部位或窦道造影提示的病变范围进行病灶清除,刮除死骨,凿除窦道周围硬化灶至健康骨组织,以1‰新洁尔灭溶液浸泡伤口,进行局部清洁消毒 。
1.2.2覆盖创面病灶位于足底内侧者,于足底内侧跟骨结节至第1跖趾关节切开皮肤,显露拇展肌,远端挨跖趾关节水平切断,缝合于关节囊上 。游离此肌返转填塞于跟骨病灶中 , 游离肌瓣时注意保留舟状骨结节处足底内侧动脉的穿枝,以免影响此肌血运 。缝合固定时缝线通过病灶周围跟骨钻孔穿出皮肤 。若病灶位于跟骨外侧,裁取小趾展肌方法基本与游离拇展肌相同 。但注意保留离该肌起点1.5 cm处进入肌腹的跟外动脉营养枝 。皮肤缺损若在非负重区以肌膜上游离植皮覆盖创面 。足跟皮肤大块缺损时,若足底内侧皮肤条件良好,在切取拇展肌时连同足底内侧血管神经束一并游离,注意保留皮肤穿枝,切取带蒂肌皮瓣范围可达11 cm×9 cm,旋转覆盖足跟负重区无困难 。在全足皮肤撕脱 , 无条件进行足部转移皮瓣时可行腓动脉逆行皮瓣覆盖 。腓动脉皮枝起于腓骨小头下8~10 cm,供应范围为小腿外侧皮肤,可根据足底皮肤缺损范围,设计腓动脉蒂的长度以及切取皮肤范围 。
2结果
9例患者随访12个月~16年3个月,平均81个月,骨髓炎无复发(图1) 。拇展肌岛状皮瓣感觉、血运好(图2) 。腓动脉逆行皮瓣血运好,但皮肤耐磨性差,时有皮肤破溃发生,需用一层厚海棉垫保护 。在10年随访时足底负重区已角化、变厚 , 基本满足负重行走的需要 。
图1跟骨骨髓炎手术前后X线片
a. 术前; B.术后
图21986年右足足跟皮肤撕脱,1998年复查
a.术前; B.术后12年
3讨论
跟骨骨髓炎治疗困难,复发率高,伴有足跟皮肤缺损的跟骨骨髓炎,既要治疗骨髓炎 , 又要解决皮肤缺损的问题,治疗更加困难 。我们根据骨髓炎波及部位不同,采用拇展肌、小趾展肌肌瓣填塞,改善了足跟血运,为治愈跟骨骨髓炎创造了条件 。采用拇展肌岛状皮瓣、腓动脉逆行皮瓣转移修复足跟皮肤缺损 , 解决足跟大块皮肤缺损的覆盖问题 , 满足了负重行走的需要 。现将几种方法比较如下:
3.1拇展肌充填跟骨内侧非负重区骨髓炎伴有的死腔,血运丰富,保留足底内侧动脉在舟状骨结节处的供应枝仍有8~10 cm可供利用 。游离肌瓣不带血管神经束,操作简单,非足底负重区皮肤缺损采用肌膜上游离植皮容易成活 。
3.2小趾展肌位于足底外侧缘 , 成人一般可达12 cm长,其内侧有足底外侧血管神经束伴行,离该肌起点1.5 cm处有跟外侧动脉支进入肌腹 。跟骨外侧骨髓炎,采用小趾展肌充填死腔较为理想,本组1例跟骨骨髓炎波及骰骨,用外展小趾肌植入,达到了一期治愈效果 。
3.3足跟负重区皮肤大块缺损,拇展肌岛状皮瓣转移,切取皮瓣可达11 cm×9 cm,带神经血管束,耐磨擦,能满足负重行走的需要 。甚至脊髓神经损伤的病例,只要胫神经功能存在 , 利用拇展肌肌皮瓣转移,仍可达到良好效果 。
【跟骨骨髓炎与足跟皮肤缺损的治疗】3.4腓动脉逆行皮瓣,是取材于腓动脉皮枝为营养枝的腓动脉岛状皮瓣,腓动脉逆行灌流血运丰富 , 腓动脉皮枝位于腓骨小头下8 cm左右 , 切取皮肤10 cm×11 cm,可以覆盖整个足跟负重区 。但随访中发现患者皮瓣负重区常有皮肤磨破现象,需用厚厚的海棉垫保护,待皮肤慢慢角化方可避免皮肤破溃 。

跟骨骨髓炎与足跟皮肤缺损的治疗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