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服用的最佳温度


中药服用的最佳温度

文章插图
如果问服药时的药液温度多少为好,恐怕大部分的人都会认为,当药刚煮好稍稍放凉后喝下是最好的,太烫了难以咽下,太凉了想必药性又跑了 。这种观点其实也不算错 , 大部分的汤药,一般都是在不冷不热的时候服用是最好的 。而我们前面也说过,当药液的温度在38℃以上,或35℃以下的时候,人对苦味的味觉是最不敏感的,因此大部分的药液,都是在温热的时候服用最好 。不过38℃以上的温度可能过高,对口腔和喉管不好,因此最好是将药液的温度控制在20℃—35℃ 。这样,温度适宜,既保证了药效 , 又不会影响服用 。
【中药服用的最佳温度】但是,凡事都有例外,有些中药在服用时,对于温度还有特殊的要求 , 有的需要趁热服下,而有的却要完全冷却后服用,这些都需要区别对待 。
●需要热服的有:属于温中散寒、补益虚弱的药剂 。因外感风寒引起的发烧怕冷、头痛、怕风、全身关节酸痛、不出汗等伤风感冒症状 , 需要趁热服用药物,以帮助患者排汗 , 解除恶寒发烧、鼻塞流涕、肢体酸痛等症状 。还有用于治疗脏腑虚寒、体质虚弱的温热药及补药也需热服 。此类药物有艾附暖宫汤、理中汤、四逆汤、小建中汤等 。麻疹刚发的患者也需热服药物,这样可使疹毒发透,随汗液排出体外,缓解病情 。身体浮肿的患者也可热服药物,有助于消肿 。
●需要冷服的有:清热、解毒、降火、泻下通便的药剂 。如因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胆囊炎、尿路感染而发烧的病人 , 脏腑实热、热人营血、高热惊厥,或经常出现口干唇裂、大便秘结、小便赤黄等热性症状者,冷服中药可通过寒凉泄热,使邪热外泄 , 缓解病痛 。此类药物有清营汤、白虎汤、清胃散、导赤散、化斑汤、六一散、生石膏、知母、龙胆草、大黄、芒硝、寒水石、冰片、牡丹皮、黄柏等 。

中药服用的最佳温度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