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危害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危害

文章插图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危害
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危害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可导致患眼失明 。糖尿病患者失明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25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展是隐匿的,当病人感到视力明显下降时,往往病变已经是晚期 。在病变发展的过程中,早期患者多无明显自觉症状,待患者感到视力下降时,往往病情已经进展到很严重的阶段,此时多数患者已经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 。当糖尿病眼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眼部的病变就无法逆转了 。大量研究显示,防止糖尿病导致失明的最好办法就是预防性治疗 。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症状
2.1、出血斑:早期病程中,出血斑一般多为小点状或圆形出血,多位于视网膜深层 。出血可逐渐吸收,但附近可再出现新出血 。病情发展后,可有浅层条状或火焰状出血,甚至大片内界膜下或视网膜前出血:点状出血与微血管瘤不易区分,位于视网膜浅层 。
2.2、视网膜静脉增粗或成串珠样改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常见静脉充盈扩张,颜色暗红,以颞侧静脉明显 。到了病变晚期,当动脉已有改变时,静脉可发生一系列特殊改变,例如管径不匀,呈梭形、串珠状或球状扩张,纽袢状及局限性管径狭窄伴有白鞘甚至部分或全部闭塞 。视网膜静脉串珠样改变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典型表现。
2.3、视网膜及玻璃体出血:新生血管单独或伴纤维组织增生时,常粘于玻璃体皮质层,如发生玻璃体后脱离,由于牵拉可使新生血管破裂出血 。
3、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预防
3.1、1型糖尿病病人需要在糖尿病发病后的3-5年去找医生检查一下自己的眼睛看看是不是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积极的进行预防 。
3.2、糖尿病的2型病人需要立即到相关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自己的眼睛是不是存在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从而做到及时的预防 。
3.3、1型和2型的糖尿病患者应该每年一次到相关的机构进行检查,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应该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检查,在视网膜病变发展的时候更加需要随时的检查治疗 。
3.4、已经换上糖尿病的女人在打算怀孕或者是妊娠期内需要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检查,妊娠期内更是要随时的随访,预防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
3.5、任何程度的黄斑水肿和视网膜病变的病人都需要在具有丰富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千万不要贻误了治疗时机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方法
1、药物保守治疗
非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型患者除严格控制糖尿病及高血压、高血脂等合并症外,可采用二羟基苯磺酸钙类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抗凝药物及促纤溶药物等进行治疗 。
2、控制血糖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主要与糖尿病病程与血糖控制程度有关,应尽可能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当口服药不能使高血糖降低时则需注射胰岛素 。
3、玻璃体切除术
晚期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可发生严重玻璃体出血,可采用玻璃体切除术使屈光间质清晰,吸出碎片以消除纤维组织赖以生长的支架,松解对视网膜的牵拉,恢复正常的视网膜解剖关系,保持眼球完整,以便作激光光凝或冷凝 。
4、定期散瞳检查眼底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散瞳检查眼底,1型糖病患者发病5年后应每年检查1次,2型糖尿病患者从发病起应每年检查1次,如有异常应缩短检查时间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饮食
1、合理控制总热量
肥胖患者应先减轻体重,减少热能的摄入 。消瘦患者应提高热能的摄入,增加体重,使之接近标准体重 。孕妇、乳母、儿童要增加热能的摄入,维持其特殊的生理需要和正常的生长发育 。
2、减少脂肪摄入
脂肪的摄入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高脂肪饮食可妨碍糖的利用,其代谢本身会产生酮体,容易诱发和加重酸中毒 。肥胖病人应严格限制脂肪的摄入,每日不宜超过40克 。消瘦病人由于碳水化合物限量,热能来源不足,可相应提高脂肪摄入量 。
3、食物中要富含食物纤维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危害】食物纤维可使葡萄糖的吸收减慢,改善葡萄糖耐量试验,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浓度,并可降低血脂浓度,还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等并发症 。食物纤维最好食用来自天然的食品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危害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