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性猝死的现场急救 1

【心脏性猝死的现场急救 1】

心脏性猝死的现场急救 1

文章插图
导读:心脏挤压使心脏复跳 。心脏停跳后 , 要使心脏恢复跳动以维持血液循环 , 最有效的急救方法就是心脏挤压 。……
心脏性猝死发生突然,常常使人措手不及,所以专等医生来救和或送往医院去救,都会耽误最宝贵的抢救时机 。分秒必争 , 时间就是生命的真实涵义,就是要立即开展现场急救 。
心脏性猝死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病人突然意识丧失,有的出现抽搐;呼吸迅速变得不规则,呈叹息状,随之呼吸停止;这时脉搏摸不到,用耳朵贴在左胸前区也听不到心跳;病人两眼瞳孔随后很快散大,用手电光线照射也不见瞳孔缩小 。
当出现上述情况后 , 在场的人要立即不失分秒地抢救 。心脏发生心室纤颤时,利用电击除颤当然最为理想 , 但在现场是不可能有这类抢救器械的 。我们可以“赤手空拳”地除颤,手握空心拳头,在病人心前区捶击2次,如无反应,则可再捶击2-3次 。对于刚刚发生室颤的心脏,胸前区播击有较好的除颤效果,可以使室颤消除而重新出现心脏跳动 。必须注意,要及早采用,在用耳朵听不到心跳瞬息间的一分钟内,实施拳击除颤效果最好 。
如果拳击后,仍然听不到心跳,就要改作胸外心脏挤压;呼吸停止者 , 再进行口对口吹气,以维持血液循环,恢复呼吸 。
心脏挤压使心脏复跳 。心脏停跳后,要使心脏恢复跳动以维持血液循环,最有效的急救方法就是心脏挤压 。心脏挤压分胸内和胸外两种 。剖开病人的胸腔 , 医生用手直接按捏那挑子形的心脏进行挤压,称为胸内心脏挤压;不打开胸腔,在病人胸廓外进行挤压,称为胸外心脏挤压,它应用最广,群众就地即能进行,其作用与效果并不比胸内心脏挤压差,所以一般讲到心脏挤压,多系指胸外挤压 。
心脏挤压比较普遍采用,还是近20年来的事情 。其实19世纪有人在猫、狗的胸廓上挤压心脏部位,居然使刚刚停跳的心脏得以复跳,是当时并未引起人们重视 。直到1960年,在病人身上进行,并配合以口对口吹气式的人工呼吸后,复苏效果很好,才被推广 。
心脏深居胸廓内,在体外挤压,怎么能使它复跳呢?原来,心脏的前面是胸骨和肋骨 , 如果对胸骨施加压力,它能够下陷3—4厘米 。心脏的后面是胸椎,心脏的外边有心包裹住 , 使它不易向两侧移动 。所以,如果我们用双手在胸骨处施加较大的挤压力量 , 外力就能通过胸骨的下陷压挤心脏,达到使心脏被动收缩的目的 。当挤压力量解除,也就是将双手突然放松,由于肋软骨的弹性,陷下的胸骨又恢复到原来位置 , 心脏不再受到挤压 , 同时胸廓容积增大,胸腔内负压增加,静脉血回流到舒张的心脏,心室又充盈了血液 。然后 , 再挤压胸骨 , 如此反复进行,维持血液循环 。
根据这个道理,我们在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时,病人应该是仰卧在硬板床上或地上,如睡在沙发床、棕床上,因背后是软物,达不到挤压的目的,必须移到硬处,或在其背后垫一木板 。救护人员的手 , 应放其胸骨下l/2处 , 这个部位相当于两乳头连线正中间 。群众在现场操作中对此总结了两句话“中指对凹膛,当胸一手掌” 。意思是把手的中指对着病人颈下的凹膛(相当于天突穴位),手正中放在胸脯上,手掌根部正好是胸骨下段 。如果病人是孩子或身体瘦弱者,用一只手挤压的力量即可;而对成人,则用双手重叠挤压的力量才能使胸骨下陷3—4厘米 。挤压时,凭借救护人体重的力量,有节奏带冲击性地挤压,挤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以每分钟挤压60次为宜 。心脏挤压时需做口对口吹气,心跳与呼吸是息息相关的,当心脏性猝死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猝死,心跳停止后,呼吸很快也随之停止 。由于呼吸、心跳常常是同时停止 , 因此在现场抢救中,必须对恢复心跳和呼吸都采取措施 。
如果我们只做心脏挤压不做口对口吹气,那么血液循环虽可暂时维持,但流向身体各处的血液中并不含有氧气,组织细胞仍然得不到氧的供应;二氧化碳也无法被排出体外 。
口对口吹气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救护人员的嘴对着病人的嘴吹气 。在进行人工呼吸前,必须迅速做好准备,清除其口中的呕吐物、分泌物,使呼吸道畅通 。病人如有假牙也应取出,以免坠入气管 。要松开衣领、裤带、紧裹的内衣、乳罩等,以免妨碍胸廓运动 。
病人取仰卧位 。但仅仅平卧还不能使呼吸道畅通 , 因为此时颈部仍有一个正常的生理弯度,头部呈向颈部脊柱屈曲,空气通道在会厌部明显狭窄;而舌部变松弛,便向后坠,使空气通道的狭窄更为严重 。为了使呼吸道通畅,所以要使其头部尽量后仰,救护人员一手放于病人的颈下,另一手放其前额 , 造成将头部尽量后仰的姿势 。准备工作做好后,救护人深吸一口气,紧对着病人的嘴吹入,造成其吸气;另一手将其鼻孔捏?。?以免气体由鼻孔漏出 。然后,救护人的嘴离开,将捏鼻的手放松,并用一手压其胸廓,以助呼气 。就这样,一口一口有规律地吹气,每分钟吹12—15次 。
吹气力量的大小 , 要依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如病人身强体胖,救护人吹气的力量要大;如是儿童 , 吹气要小 。一般以吹入气后,病人的胸廓略有隆起为度 。
心脏挤压与口对口吹气应有节奏地进行,一般挤压4—5次,做1次吹气 。如当时只有一人抢救,可先吹2口气,然后做8一10次挤压 。抢救心脏病人时要用除颤器
现代的心脏除颤器多采用电感容器直流放电式电路,这种电路放电时间短,大约为几个毫秒(0.1%秒),放电能量可达400焦耳 。
除颤器在急救中消除心室纤颤时,由于此时心律巳严重紊乱,所以无从考虑R波的同步问题 。但作为心房除颤治疗扭转心律失常时,如果除颤器的电刺激落在心动周期的易激期中,这时正是心脏的舒张过程,容易引起心肌损害,产生心室纤颤等危险,所以必须采用 R波同步技术,也就是应用心电图的 R波来触发放电,这样就可以保证除颤的电刺激落在心电 R波下降时的这段时间里,即心室绝对不应期上 。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 , 现在除颤器已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心脏病的治疗和急救设备 。由于它具有简易、无毒和有效的特点,特别是在抢救某些猝死病人中的独特作用,所以在现代医学中具有广泛发展前途的 。

心脏性猝死的现场急救 1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