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背的症状


驼背的症状

文章插图

驼背的症状
1、驼背的症状
早期症状有背部酸痛不适,比较明显的硬感 。疼痛位于脊柱中线,比较轻微,很少剧痛 。劳累后不适加重,休息即能缓解 。以后脊柱胸段后凸逐渐加大,伸直困难 。检查时可发现背部呈圆弧状向后隆起,被动及主动活动均不能改变后凸畸形 。腰部的前凸代偿性加大,但腰部的活动度正常 。疾病后期,症状消失,胸椎的后凸畸形永远存在 。晚期出现脊柱的骨性关节炎改变 。
2、引起驼背的原因
2.1、青年性驼背
又名“少年驼背症”及Scheuermann病 。病变主要累及中、下段胸椎椎体 。病变发生在椎体的第2骨化中心,即椎体上、下面的骺板 。脊柱胸段向后弯曲,使椎体前方承受的压力大于后方,前方骨骺的坏死影响了前半椎体高度的发育 。
2.2、维生素D缺乏病
体内维生素D不足而引起的全身性钙、磷代谢失常和骨骼改变 。其突出的表现是小儿的佝偻病(rickets)和成人的骨软化症(osteomalacia)并同存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同时影响神经、肌肉、造血、免疫等组织器官的功能,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
2.3、强直性脊柱炎
随病程进展,整个脊柱可发生自下而上的强直:先是腰椎前凸曲线消失,进而胸椎后凸而呈驼背畸形;随着颈椎受累,颈椎活动受限,最后脊柱各方向活动受限 。
2.4、黏多糖病
关节进行性畸变,脊柱后凸或侧凸,常见鸡胸、驼背、膝外翻或内翻以及手足屈曲、外翻畸形、爪形手等改变 。
3、驼背的鉴别诊断
3.1、活动性驼背
姿势性驼背,由于姿势不良引起,多见于青少年;麻痹性驼背,由于某种疾病使躯干肌无力而致驼背;代偿性驼背,常继发于腰椎的过度前凸,这些驼背的特点是背部较柔软,通过活动可以纠正畸形,X射线无骨骺的改变 。
3.2、固定性驼背
强直性脊柱炎与Scheuermann病的最大区别在于强直和畸形不仅在胸椎,而且波及整个脊柱,同时伴有化验室检查的改变,脊柱结核后期和脊椎骨折也可引起驼背,X射线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
驼背如何矫正
1、手扶墙压胸腰练习
距墙一步距离站立,两臂上举,扶墙,上体尽量向前任,挺胸、凹腰,脚不能前移,胸贴住墙,保持4拍再还原 。这个练习应经常性练习,以使少年儿童逐渐形成挺胸拔背的姿势 。
2、两臂翻握挺胸腰练习
背对墙一步距离站立,两臂内旋后举翻握杠,然后抬头,挺胸至最高,两臂尽量内收夹拢,两腿直立 。保持4拍再还原 。做6~8次,注意呼吸自然 。
3、背手挺胸练习
两腿开立,两手体后十指交叉握紧,然后两肩胛骨后锁,两臂后上举至最高,挺胸立腰,再还原 。2拍1动,做16次 。
4、坐位挺腰背
椅背上绑一物(不要太硬),如小皮球等,人正坐于椅子,臀部尽量靠里边,后背顶住物体,两手向后扶住椅子后背,然后尽量内夹两臂,抬头挺胸 。4拍完成1次,做6~8次 。
5、扩胸运动
两腿开立,两臂前平举,然后两臂向侧打开扩胸,再还原,如此反复练习 16~20次 。要求向后扩胸速度要快,有一定力度,扩胸时抬头、挺胸、收腹 。

驼背的危害
1、心跳加快、心慌
正常人胸廓中心的高度约20~25厘米,驼背后会减少3~5厘米,且会出现胸骨下陷,使心脏在胸骨的挤压下不能充分扩张,排血量减少 。为了获得足够的养分,心跳就要更快,心慌随之而来 。
2、心肺功能受损
随着胸廓变形、胸腔容积缩小,呼吸的活动幅度受到限制,影响肺活量和呼吸的通气量,会使老人运动能力大大下降,限制其活动强度、频率 。
3、便秘
驼背会影响消化,因腹腔容量变化,易引起便秘 。严重的驼背还可能引起内脏移位,影响血液循环 。
4、引起颈肩、背部、胸骨部疼痛
驼背后,头颈部和胸前部肌肉紧张,脊柱后凸,腰背肌受到牵拉,易发生劳损 。因此,当他们坐、站时间稍长,就会感到背部甚至腰腿酸痛 。
5、导致头晕和手臂麻痛
【驼背的症状】这与颈椎曲度变小,严重时压迫穿行于颈椎之间的椎动脉,引起脑供血不足有关 。

驼背的症状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