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数九九习俗的来历


冬至数九九习俗的来历

文章插图

冬至数九九习俗的来历
1、冬至数九九习俗的来历
什么叫“数九”呢?就是从冬至日起,向后数九个九天,天气就由冬至的寒之至转为“春深日暖”了 。因为“数九”的过程正是寒极转暖、寒消暖长的过程,所以人们常把这九九八十一天称作“九里天”、“数九寒天” 。“数九”的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最后一个九天称“九九” 。每个九天中天气的冷暖变化不同,人们凭着长期的经验进行了形象记录和概括,编成谣谚,流传于民间口头,称作“九九歌” 。
2、怎么数九九
因为我国地跨北温带和亚热带,各地气候冷暖变化不一样,所以各地的“九九歌”的内容也不一样 。如北方的“九九歌”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凌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八十一,家里做饭地里吃 。”(枣强县)“五九半,凌消散 。春打六九头,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担 。八九不犁地,不过三五日,九尽杨花开 。”(新河县)“春打六九头,卖了皮袄买个牛 。”(晋县)“一九二九,相唤不出手 。三九二十七,篱头吹觱篥 。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 。五九四十五,家家推盐虎 。六九五十四,口中哂暖气 。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担(单) 。八九七十二,猫狗寻阴地 。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 。”(《荆楚岁时记》)湖南的“九歌”说:“冬至是头九,两手藏袖口;二九一十八,口中似吃辣椒;三九二十七,见火亲如蜜;四九三十六,关住房门把炉守;五九四事务,开门寻暖处 。六九五十四,杨柳树上发青绦;七九六十三,行人脱衣衫;八九七十二,柳絮满地飞;九九八十一,穿起蓑衣戴斗笠 。”地在坝上的蔚县则说:“一九二九,哑门(形容张嘴)叫狗(形容打嗝儿);三九四九,冻破碌碡;五九六九,开门大走;七九河开河不开,八九雁来雁准来;九九河重冻,米面撑破翁 。”
3、冬至还有哪些习俗
3.1冬至习俗-祭天
历代统治者都要于冬至日祭天 。“祭天”即是古代的“郊祀”礼,是历代帝王禳灾祈福,在冬至日必须举行的一种仪式 。
北宋时祭天多在京城的南郊举行,明清时则在北京天坛的圆丘 。圆丘在古代即是高出地面的圆土丘,它像征着天圆,故用来祭天的前一天晚上,皇帝要斋戒沐浴,住在斋宫,冬至日举行祭天大典 。
3.2冬至习俗--祭祖
在民间,有于冬至日祭祖的习俗 。冬至祭祖之礼与元旦祭祖相同 。在祭祖的同时,人们还要向父母长辈拜节 。古时流传有向老人敬献鞋袜的习俗,此习俗现代仍然十分流行 。闽台有俗谚“冬至大过年,唔(“不”的意思)返无祖宗”,所有外出谋生的人都要在冬至节时赶回家乡过年,表示年终有归宿 。
什么是冬至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 ,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
冬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一个,然而多数人并不知道,冬至的起源居然是来自于一次国家层面的都城规划 。早在3000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测影,在洛邑测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为土中,这在当时有着政治意义的举动,却成了影响后世几千年的节日之一 。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
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周历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正月等于如今公历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 。直到汉朝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把正月和冬至分开 。也可以说单纯的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这一天开始,传统的“数九”便开始计算,每九天为一个单位 。汉族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 。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 。古代汉族人民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经到来 。
冬至饮食习惯
【冬至数九九习俗的来历】吃饺子、馄饨或汤圆 。冬至这一天,北方时兴吃馄饨,西北一带多吃饺子,江浙一带则喜欢吃汤圆和麻松 。冬至的汤圆又称“冬至团”,有粉团和粉圆两种,里面要包上精肉、苹果、豆沙、萝卜丝等,《清嘉录》记载道:“有馅而大者为粉团,冬至夜祭先品也;无馅而小者为粉圆,冬至朝供神品也 。”民间还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 。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来馈赠亲朋好友,以前的上海很讲究吃汤圆,有一首古诗说:“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

冬至数九九习俗的来历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