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元宵节的习俗


东莞元宵节的习俗

文章插图

东莞元宵节的习俗
1、东莞元宵节的习俗之赏灯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 。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
正月十五日称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做响丸互相赠送,表示“结缘” 。莞俗开灯,即古元宵灯节 。开灯时间,各村不同,有在初四、五开始,有在初七、八开始 。结灯则在十五日 。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 。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数不胜数,如今读来仍趣味无穷 。东莞各地在元宵节的时候,也会有猜灯谜的习俗 。在每个灯笼下面系上一条飘带,上面写着谜面,一群人围坐底下,或谈笑风生,或把酒言欢,场面甚是热闹 。
2、东莞元宵节的习俗之吃汤圆
吃汤圆,是各地元宵节必不可少的习俗 。民间过元宵节有“吃元宵”的风俗,而这个元宵即东莞人常吃的汤圆 。
如果你想过一个具有东莞特色的元宵节,可以在家自制一锅咸汤圆(东莞人俗称咸丸) 。咸丸与北方汤圆不一样,没有馅料且做法很简单 。买回糯米粉,根据喜好搓成一粒粒 。然后等汤里的佐料(大白菜、咸腊肠、鱿鱼、五花肉等)熟后,把汤圆倒进汤中,滚至汤圆浮起调好味即可上锅 。这种有东莞特色的咸丸,在别的地方是吃不到的 。
3、东莞元宵节的习俗之民俗巡游
元宵节当天,许多镇街、社区都保留着舞麒麟的传统外,不少镇街还举办起了大型的元宵民俗巡游及表演活动,巡游队伍浩浩荡荡走上街头,男子舞龙、女子舞双龙、传统麒麟、哭嫁歌等最具大井头特色的传统民间艺术以及腰鼓、太极、仙女、哪吒等表演精彩演绎,市民纷纷上街观看,齐享这一份祥和的热闹 。
元宵节的传统食物
1、汤圆
元宵节,南方人吃汤圆,主要祈求全家团团圆圆 。做汤圆所用的糯米性平、味甘、补虚调血、健脾开胃、益气止泻,有暖中、生津和润燥的功能 。再者各类汤圆常规馅主要以果料和干果为主,包括芝麻、核桃、花生,再加上植物油,营养价值就“更上层楼” 。水煮汤圆是最简单的做法,其实也是最健康的吃法 。
2、生菜
广东人过元宵节时喜欢“偷”摘生菜,拌以糕饼煮食,据说这种食品代表吉祥 。广东人的性格平和实在,对节庆也最图一个好意头,平时最常用于新店开业等节庆场合的生菜,也是元宵节必备的节庆用品 。经常成为南方饭桌上常见蔬菜的生菜,名字就和“生财”谐音,因此也被看做是象征富贵吉祥的喜庆之物 。
3、油茶
元宵节夜晚的吃食,平地曰“十五扁,十六圆”,一天吃饺子,一天吃元宵;山区则是“十五打油茶,十六捏扁食” 。正是所谓的“十里不同俗” 。打茶是用筷子搅着茶面下锅做油茶也曰面茶 。
元宵节的来历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 。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 。(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
【东莞元宵节的习俗】又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 。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 。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 。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 。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

东莞元宵节的习俗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