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元宵节的习俗

【金华元宵节的习俗】

金华元宵节的习俗

文章插图

金华元宵节的习俗
1、金华元宵节的习俗
1.1、元宵放灯
元宵前夕,东阳市卢宅古建筑群内的肃雍堂大堂灯,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 。每到农历闰年元宵节期间,肃雍堂都会张挂大堂灯 。今年的这套大灯,高4.05米,直径2.10米,重122.5公斤,中间用羊皮、料丝、羊角3盏大灯上下相接,外围垂6串24盏羊角小灯和珠篮灯,共用40万颗彩色玻璃珠穿就 。
1.2、品元宵
元宵节吃元宵的风俗,始于宋代 。宋代《平园续稿》一书记载:“元宵煮浮圆子,前辈似未曾赋此……”据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记载:“节食所尚,则乳糖圆子,澄沙团子……十般糖之类 。”这种“糖圆子”、“浮圆子”因应节而做,后改称为“元宵” 。元宵节吃元宵,意在祝一家团圆和睦,并借以表达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的心愿 。
2、元宵节源自于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 。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
3、元宵节的禁忌
从传统观念上看元宵节是不宜回娘家的 。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日,恐媳妇回娘家举家不团圆 。所以一般都是正月初二回娘家,正月十六回娘家 。以便照顾到婚姻双方的团圆喜庆 。鹿邑县有“正月十六请(闺女),二月二送,一辈子不生病”的俗语 。初一十五不能回娘家,这个规矩在旧社会特别是农村是很严格的,违反了就是大不敬 。新社会人们虽然不相信鬼神,但是仍然比较严格的遵守着 。如果由于某种特别的原因,已婚女儿在家里过年,那可能父母、家人包括自己都会不高兴,这也是一种沿袭已久,而且可能还要执行很长时间的文化现象 。就是这样一个个的风俗、传统、甚至陋习,合起来组成了年!

元宵节吃元宵的意义
元宵节也称上元节或灯节,这是一个吃汤圆赏灯的节日,据民间风俗史书上记载,元宵始于隋朝末年,相传是在公元610年正月十五,隋炀帝扬广为粉饰太平,炫耀民富国强,下令在洛阳城里搭起座座高台戏棚,调来全国各路高手戏班,从十五之夜开始,夜夜花灯高招,歌舞生平,弦歌不绝 。一时间,看灯的,听戏的,做小生意的,人山人海,使的个洛阳城沸沸腾腾起来 。据说,这时有个小吃店铺的老板别出心裁,把糯米碾成粉,包以糖馅做成团子,然后一煮,又饱肚子,又暖身子,很受欢迎 。因为古时称正月十五为上元节,称夜晚为宵,所以元宵由此得名 。
北方叫元宵,在南方呢习惯叫汤圆 。还有呢元宵是这样滚出来的,而汤圆是一个个手工包出来的 。

元宵节吃元宵的注意事项
1、汤圆虽然味道好,但也不能多吃 。汤圆属于高热量、高糖分的食品,其外皮是用非常精细的糯米粉制成,纤维非常非常少,其馅料中不仅仅有糖,更含有相当多的固态油脂,热量很高,一般来说,3个元宵所用的糯米粉相当于1两米饭所用的米,因此,中国食品饮料网编辑建议大家,汤圆最好不要多吃,一天只能吃3-4个即可 。
2、最好不要当早餐吃 。汤圆外皮的部分都是糯米的,黏性高、不易消化,而人早起时胃肠道功能是最弱的,早餐吃元宵汤圆很容易消化不良,出现泛酸、烧心等情况,影响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
3、晚餐和夜宵最好少吃汤圆 。一些胃肠道功能弱的人在吃了元宵后就会出现泛酸、烧心等胃食管反流问题 。夜宵如果和睡觉的时间离得比较近,最好也别吃元宵,否则前面说过了,这类食品不好消化、排空慢,也会加重胃肠道负担 。

金华元宵节的习俗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