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


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

文章插图
导读:暴发性肝功能衰竭(FHF)通常系指肝脏病起病8周以内发生肝性脑病的急性肝衰竭 。虽然目前各种治疗措施较多 , 使FHF患者的预后很大改善,但其病死率仍在50%以上 。……
【病理改变】
由肝炎病毒、药物中毒、毒蕈中毒所致FHF , 其肝病理特点为广泛肝细胞坏死,肝细胞消失,肝脏体积缩小 。一般无肝细胞再生,多有网状支架塌陷 , 残留肝细胞淤胆,汇管区炎性细胞浸润 。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Reye综合征等肝病理特点为肝细胞内线粒体严重损害,而致代谢功能失常 。肝小叶至中带细胞增大,胞浆中充满脂肪空泡,呈蜂窝状,无大块肝细胞坏死 。肝缩小不如急性重型肝炎显著 。
【临床表现】
在病程中因有多脏器受累,故临床症状复杂多样 。起病急,病情演变进展迅速 。
一.早期症状
1.黄疸 有3个特点:
(1)黄疸出现后在短期内迅速加深,如总胆红素>171μmol/L , 同时具有肝功能严重损害的其他表现,如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ALT升高等 。若只有较深黄疸,无其他严重肝功能异常,示为肝内淤胆;
(2)黄疸持续时间长,一般黄疸消长规律为加深、持续、消退3个阶段,若经2~3周黄疸仍不退,提示病情严重;
【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3)黄疸出现后病情无好转,一般规律急性黄疸型肝炎 , 当黄疸出现后 , 食欲逐渐好转,恶心呕吐减轻 。如黄疸出现后1周症状无好转,需警惕为重型肝炎 。
2.持续低热 病初可有低热,黄疸出现后体温下降至正常 。若与黄疸同时伴有持续性低热,提示有肝细胞坏死或内毒素血症 。
3.一般情况极差 如乏力、倦怠、无食欲,甚至生活不能自理 。
4.明显消化道症状 频繁恶心、呕吐、呃逆、明显腹胀、肠鸣音消失、肠麻痹 。
5.出血倾向 如皮肤淤斑、紫癜、鼻衄、牙龈出血,少数上消化道出血等,提示凝血功能障碍,肝功能衰竭 。
6.腹水迅速出现 因白蛋白半衰期较长(2周左右),一般在病后2~3周才出现低白蛋白血症,病程超过2~8周者多有腹水 。
7.性格改变 如原性格开朗,突变为忧郁,或相反 。睡眠节律颠倒,语言重复,不能构思 , 定向障碍,行为怪癖 , 行为怪癖 , 随地便溺等,均为肝性脑病征兆 。继而出现意识障碍 , 进入肝昏迷 。
8.进行性肝缩小、肝臭、扑翼样震颤 , 肌张力增高,锥体束征阳性,踝阵挛等,提示肝损害严重 。
9.心率加快、低血压,与内毒素血症有关或有内出血 。
二.后期症状
在病程的极期主要表现为肝性脑?。?继而出现下列症状 , 其间移行阶段不易截然分开 。
1.脑水肿 当有踝阵挛、锥体束征阳性时已有脑水肿,或有球结膜水肿、瞳孔散大固定,呼吸变慢、节律不规则,视乳头水肿均示脑水肿表现 。
2.凝血功能障碍和出血 出血部位以皮肤、齿龈、鼻粘膜、球结膜及胃粘膜等常见 。
(1)血小板质与量异常 FHF时血小板较正常小 , 电镜可见空泡、伪足、浆膜模糊 。无肝性脑病时血小板正常 。因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被血管内凝血所消耗,可致血小板减少 。
(2)凝血因子合成障碍 血浆内所有凝血因子均降低,尤以Ⅶ因子在肝外合成,反而增高 。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 。
(3)DIC伴局部继发性纤溶 血浆内血浆素和其激活物质均降低,而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加 。
3.感染 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其他发泌尿感染,多为G-杆菌、G+球菌,也可有厌氧菌及霉菌感染 。
4.肾功能衰竭 FHF时肾功能异常达70%,急性肾小管坏死占半数 。有高尿钠、等渗尿及肾小管坏死 。与肝细胞坏死、内毒素血症、利尿剂应用不当、胃肠出血致低血容量及低血压等因素有关 。有报告肾功能衰竭在FHF死因中占首位 , 值得注意 。
5.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低血钠、低血钙、低血镁、低血钾,呼吸性碱中毒、低谢性碱中毒和代谢性酸中毒等 。
6.其他 低血糖、低氧血症、肺水肿、心律失常、门脉高压及急性胰腺炎等 。

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