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腹膜后肿瘤34例诊治分析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34例诊治分析

文章插图
……
【摘要】
目的 总结分析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
方法 回顾分析34例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病例,对患者的年龄、临床表现、B超、CT的特点以及治疗进行分析 。
结果 首发症状及体征为腹痛、腹胀及腹部肿块 。B超肿瘤定位符合率76.5% 。CT肿瘤定位符合率87.5%,肿瘤完整切除率73.5% 。其中恶性肿瘤66.7%,良性肿瘤90% 。联合脏器切除6例 , 切除脏器包括肾,胰体、尾、脾脏,胃,肝左外叶 。
结论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早期诊断困难 。B超,CT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 。手术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主要手段 。完整切除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 诊断 治疗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s,PRT)临床比较少见,早期诊断与治疗比较困难 。我院1992年6月~2003年6月共收治原发性腹膜后肿瘤34例 。现结合文献就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和讨论 。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34例 , 男18例,女16例 。年龄1.5~83岁 , 平均41.8岁 。
1.2 临床表现
就诊首发症状腹部肿块26例(76.5%) 。腹痛21例(61.8%),腹胀18例(52.9%) , 其他还有恶心,呕吐,腰背部疼痛,排尿困难,排便困难等症状 。其中1例因出血性休克住院 。体检触及腹部肿块30例(88.2%) 。
1.3 影像学检查
本组术前B超检查34例,肿瘤定位符合率76.5%(26/34) 。CT检查32例,诊断肿瘤定位符合率87.5%(28/32),静脉肾盂造影检查阳性6例,胃肠钡透检查阳性12例 。
1.4 手术及探查情况
34例均经手术治疗 , 肿瘤完整切除25例(73.5%) 。其中恶性肿瘤16例(64.0%),良性肿瘤9例(36.0%),部分切除5例,肿瘤未能切除仅活检4例 。联合脏器切除6例,切除脏器包括肾 , 胰体、尾,脾脏,胃,肝左外叶 。术中探查肿瘤长径5~35cm 。平均15cm.肿瘤长径10cm以上22例,占64.7% 。34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病理类型见表1 。
2 讨论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来源于腹膜后间隙,需除外胰腺,肾脏,肾上腺等实质性脏器及大血管的肿瘤 。PRT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国外报道多发年龄为50~60岁 , 国内多数报道平均年龄40岁 [1]。本组年龄最小1.5岁,最大83岁,平均40.8岁 。男性发病多于女性,本组男女比1.13∶1 。腹膜后潜在腔隙巨大,部位深.腹腔具有高度适应性 。所以肿瘤在腹膜后膨胀性生长时间长 , 临床缺乏特异症状,不易早期发现 。临床发现肿瘤已巨大 。本组病例34例,其中肿瘤长径大于10cm22例(64.7%),最大长径35cm 。大多数PRT病人最早及最常见症状为腹部肿块和腹痛腹胀 。本组首发症状腹部肿块26例(76.5%) 。腹痛21例(61.8%),腹胀18例(52.9%),另有1例出血性休克住院,CT示腹膜后巨大肿瘤 , 急诊手术见腹膜后巨大肿瘤撕裂肾实质致腹膜后大出血,该病例极少见 。大多数患者腹部触及肿块 。本组腹部触及肿块30例(88.2%) 。鉴别诊断时采用膝胸卧位 , 腹腔肿瘤活动度大,可推动 。腹膜后肿瘤位置相对固定,活动度差,不能推动 。
B超是诊断PRT常用的一种检查,B超是一种无创性检查,价格低廉,分辨率高,能显示肿块的位置 , 大小 , 实体或囊性,并可显示肿瘤与临近脏器,周围组织的关系 。另外B超是术后随访,早期发现复发的一种重要手段 。本组病例均行B超检查,肿瘤定位符合率78.6% , B超对于判断肿瘤性质仍有欠缺,主观性太强是缺点之一 。目前CT检查最常用 , 不仅可发现腹膜后肿块,且其定位正确率达80%~90%,可较准确了解肿瘤与邻近脏器及大血管之间的关系以及是否有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等,有助于诊断及治疗方案的设计,同时对手术后复发的早期发现也有意义 [2]。本组32例行CT检查,肿瘤定位符合率87.5% 。与B超比较CT检查客观性强,但其价格昂贵,过去往往在B超诊断不清或需进一步验证时使用 。随着CT广泛普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CT目前应用趋于广泛 。静脉肾盂造影在PRT的诊断中有特殊作用,尤其对肿瘤位置临近肾脏,输尿管等泌尿器官时,可以了解肾脏,输尿管是否受压移位或浸润侵犯 。对于手术困难估计是否联合脏器切除有指导意义 。本组静脉肾盂造影检查阳性6例 。其它检查还有MRI , 腹部平片,胃肠道钡剂造影等 。与其它检查比较,MRI价格昂贵,但分辨率高,通常在BUS、CT未能清晰分辨肿块时采用 。对于不能接受X线检查的儿童和孕妇或对造影剂过敏的病人MRI是必要的 。X线检查是诊断PRT的常用方法 。腹部平片有助于畸胎瘤的诊断,平片上能显示钙化影及牙齿 。文献报道腹膜后畸胎瘤有钙化影占61% , 良恶性别占74%和25% [3]。胃肠钡剂造影可了解胃肠道推移和受压程度 。
PRT的治疗除外恶性淋巴瘤以放疗为主 。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手段 。不论良,恶性肿瘤,皆强调肿瘤的完整切除 。切除巨大肿瘤困难时,充分暴露术野 , 采用包膜内或分块切除,力争完整切除 。良性肿瘤完整切除率高,腹膜后恶性肿瘤往往浸润重要血管及脏器 , 完整切除率受到影响,为了达到肿瘤完整切除,常常需要同时切除受累器官 , PRT根治切除术中肾脏是最常切除的器官 [4],本组腹膜后肿瘤34例 , 肿瘤完整切除率73.5% 。其中恶性肿瘤为66.7% , 良性肿瘤为90%,部分切除3例,肿瘤未能切除仅活检4例 。联合脏器切除6例 , 切除脏器包括肾,胰体、尾,脾脏,胃 , 肝左外叶 。对于术后复发者,应争取再次手术,尽可能切除复发肿瘤 。良性肿瘤切除后预后较好 。恶性肿瘤影响预后因素有术时转移,切除彻底性,肿瘤恶性程度 , 多次切除和切缘情况等因素,分析提示肿瘤恶性程度和切除彻底性是重要预 后因素 [5]。
参考文献
1 牛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7,17(6):367-369.
2 彭淑牖,白明东.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腹部外科,2001 , 14(3),133-134.
3 Bruneton JN.et al.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eratoma in adults.Presentaˉtion of two cases and the literature.Radiology,1980,134:613.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34例诊治分析】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34例诊治分析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